鄉村“慢火車”駛出脫貧致富“加速度”
2020-06-24 11:22:4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偉嘉責編:馮鈺穎

  國際在線遼寧頻道報道(李子平):從吉林省通化開往集安的4347/8次旅客列車,沿線途經水洞、鐵廠、黃柏等多個鄉鎮,雖然全程只有115公里,卻設有9個車站3個乘降所,最低票價2元,全程僅需9元。

  像這樣的“慢火車”,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瀋陽局集團公司)共開行了12.5對,覆蓋吉林、遼寧、內蒙古三省(區)40個縣市59個鄉鎮。

 “窮”車開出富裕路,低廉票價幾十年如一日

  4318次,從通化到丹東,全程24.5元;

  4328次,從赤峰到葉柏壽,全程11.5元;

  4325次,從瀋陽至長甸,全程26.5元;

  ......

  瀋陽局集團公司這12.5對“慢火車”,基本開行在較為貧困的地區。票價只有長途客車一半左右的“慢火車”,成了沿線很多低收入村民出行首選的交通出行方式。

  “年輕的時候,我背著兒子坐這趟車去趕集,現在我帶著孫子去錦州賣貨,這麼多年了,我都當上奶奶了,接我進城的‘小慢車’卻一直沒變。”錦州至葉柏壽的4255/6次列車1975年開始運行,家住附近的農民李玉蘭今年已61歲,一有空便乘坐這趟車將自家院子裏栽種的蔬菜、大棗帶去錦州售賣,30多年下來,“慢火車”陪伴了她的生活,她的日子也越過越富裕。

  像李玉蘭這樣的旅客還有很多。一到秋收季節,4343次、4349次、4341次,這些山區“慢火車”就變成了一個個流動的農貿市場,成百上千袋農副産品跟著列車,走出封閉的大山,走向廣闊的市場,變成村民實實在在的收入,加快了沿線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慢火車”駛上“快車道”,拉近的不僅僅是時空距離

  跟其他列車不同,這些“慢火車”除了在車站停靠外,還設有不少的乘降所,乘降所沒有客運員,沒有站舍,列車到站後就靠列車員組織旅客上下車,旅客上車後辦理補票手續。瀋陽局集團公司這12.5對“慢火車”,一共設103個車站、72個乘降所,雖然停靠站點多,影響列車運行速度,但恰恰是這些叫不上名字的乘降所,打通了山區百姓出行最後“一公里”,也讓更多山區的孩子在家門口乘車外出求學。

  吉林小姑家村老馬家的兩個女兒,從小便坐著吉林至圖們的4343次列車到蛟河求學,姐姐上中學時,妹妹上小學,姐姐上大學時,妹妹上中學,如今姐姐已經從吉林大學畢業,妹妹也將迎來高考。

  海拔1000多米的吉林老爺嶺村位於長白山余脈,四面環山,交通不便,4343次“慢火車”成了村民進城最便利的交通工具。趕上個小長假,村民就坐著這趟車到吉林,轉乘動車去更遠的城市旅遊,“慢火車”的終點正向更遙遠的地方延伸。

  從“走出去”到“請進來”,新時代賦予“慢火車”新意義 

  這兩年,遼寧本溪至小市的4315次綠皮“慢火車”頻頻走紅網絡。每年入秋後,都會有一大批城裏的攝影“發燒友”,坐著這趟“慢火車”,一路穿過青石嶺隧道開進火炬樹林,“綠皮車+紅樹林”構成了一幅絕美的北國秋景圖。

  “慢火車”不僅讓貧困地區的百姓出行更便利,也越來越受到城裏市民的青睞。

  臨江車站旁的珍珠門村原是省級貧困村,村民過著靠天吃飯的生活。正是通化至臨江的4350次“慢火車”帶動了旅遊産業,讓村民們看到擺脫貧困的商機,開發採摘園,建起農家樂,鄉村旅遊搞得紅紅火火,人均年收入由往年的1200元增長到9500元,村民們擺脫了貧困。

  朝發夕至、站站停車、票價便宜,在快節奏的當下,憑著這些特有的優勢,“慢火車”成了很多沿線鄉村走出去的主要交通方式。2019年,本溪至小市4315/6次、通化至丹東4320/17 4318/9次、通化至集安4347/8次、通化至臨江4349/50次4對熱門旅遊“慢火車”日均發送旅客2241人次。“慢火車”推動鄉村振興,為沿線村民打開了一扇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之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