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總工會九大舉措“援企穩崗” 讓百姓“飯碗”端更穩
2020-08-27 13:55:2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偉嘉責編:馮鈺穎

瀋陽市總工會九大舉措“援企穩崗” 讓百姓“飯碗”端更穩

瀋陽市總工會副主席王勤介紹情況 攝影 呂文衛

  8月26日,在瀋陽市總工會貫徹落實市委全會精神實施“援企穩崗”九項舉措新聞發佈會上,瀋陽市總工會副主席王勤表示,市總工會今年實施“援企穩崗”九項措施,通過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支持企業發展,助力全市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

 返還工會經費緩解企業壓力

  市總工會為支持小微企業應對疫情影響,對全市小微企業2020年和2021年工會經費進行全徵全返。

  鼓勵企業穩崗保就業,對於因疫情影響經營困難但仍保證職工不下崗或少下崗的企業,市總工會給予相關企業工會2019年繳交工會經費市總工會留存部分50%的經費補助。

  對於全市76戶骨幹企業和29戶省工信廳認定的困難企業中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市總工會加大支持力度,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工會經費補助。

 深化集體協商讓職工端穩“飯碗”

  市總工會指導全市各級工會深入開展集體協商“穩就業促發展構和諧”行動,組織專職集體協商指導員指導受疫情影響生産困難的企業工會,通過民主協商程式與企業行政簽訂“協議書”,促進企業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工會對職工開展免費在崗培訓和服務幫扶;引導職工理解企業困難、為企業發展獻計出力,指導企業依法維護職工勞動經濟權益。

  全市各級工會對在檔困難職工開展生活救助、子女助學、醫療救助,確保今年底能夠脫困的困難職工家庭全部實現脫困;對因重病、殘疾等因素無法脫困的,通過推動納入政府兜底保障和工會常態化幫扶,保證其家庭生活水準達到瀋陽市低保標準,全部實現解困。各級工會應積極做好受疫情影響致困返困職工的幫扶工作,對於達到困難職工建檔標準的,及時為其建檔,做到應納盡納、應幫盡幫。

  市總工會指導全市各級工會建立企業用工“點對點”對接機制,發佈企業用工信息10000條以上,為企業間“共享員工”搭建平臺;根據企業用工需求,開展“訂單式”就業再就業培訓,對下崗職工、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在檔困難職工、靈活就業人員等群體開展專項培訓,全市培訓6000人次以上;與人社等部門聯合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等活動,組織線上線下招聘活動,提供就業崗位5000個以上,全年對接安置下崗職工3000人以上。

 優惠利率貸款支持創業

  市總工會建立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協調對接機制,積極扶持下崗職工、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返鄉農民工等創業,對符合銀行貸款條件的提供不超過50萬元的優惠利率貸款支持。

  此外,市總工會打造新時代“職工之家”,加大對各級工人文化宮、職工文體活動中心、職工書屋、女職工關愛室等陣地建設的支持力度,市總工會最高給予1500萬元經費補助,並積極爭取上級工會經費支持,不斷擴大職工服務陣地覆蓋面,暢通服務職工“最後一公里”,切實提升職工群眾的幸福感和歸屬感。

  市總工會指導全市各級工會圍繞全市主導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骨幹企業,廣泛開展“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振興爭先鋒”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促進重點工程加快建設、職工提升技能水準。結合線上線下,面向職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供30個工種以上的培訓課程,通過集中培訓和進企送訓等多種形式,全年市級直接培訓職工6000人次以上。

  市總工會將指導全市各級工會開展公益法律服務活動,組織律師團隊對經濟困難職工、農民工等群體提供免費法律服務和援助;對擬進行經濟性裁員的企業,指導其依法依規制定和實施職工安置方案,提前30日向工會或全體職工説明相關情況,依法依規支付經濟補償,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係、促進社會穩定。

  市總工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組織《勞動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規普法宣傳活動不少於50場次,覆蓋職工50萬人以上。(文  張蕓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