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文明祭祀成為市民的自覺行為——訪著名民俗專家、瀋陽市文史研究館研究員齊守成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祭祀節日,總會勾起人們對已故親人的思念,有不少瀋陽市民採用焚燒燒紙的辦法祭奠已故親人,致使燒紙祭祀的陋習屢禁不止。近日,記者就如何做好這期間文明祭祀工作,採訪了著名民俗專家、瀋陽市文史研究館研究員齊守成。
摒棄陋習 崇尚科學
據齊守成介紹,農曆七月十五作為祭祀節日最早起源於南北朝梁武帝時期,到唐代尤為盛行,經歷上千年的傳承發展至今成為民間傳統祭祀節日。祭祀活動中,人們焚燒燒紙、冥幣等物品以表達對已故親人的追思,從民俗心理學上講,是一種心理預期和情感救贖的表現,希望通過送紙錢補償自己對已故親人的情感和物資關懷的欠失。
然而,人們的行為受制于社會現實。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發現焚燒燒紙祭祀已故親人的行為逐漸成為一種陋習。其實,早在2004年瀋陽市政府就出臺了禁止焚燒燒紙的相關規定,全市加大了倡導文明祭祀的宣傳力度,引導市民摒棄陋習,崇尚科學,移風易俗,文明祭祀。一些街道、社區還設立了“公祭堂”,用鮮花祭祀、網絡祭祀代替燒紙祭祀,用撰寫紀念文章追悼先人。
規範自我 以身作則
齊守成説,一種習俗取代另一種習俗,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要加快文明祭祀的推進步伐,就需要各級政府深入細緻的工作,以春風化雨般的教化,引導人們告別傳統陋習。通過良好家風建設,培養人們敬老孝親、厚養薄葬的現代意識,革除舊弊陋習。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2020年5月1日,《瀋陽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正式實施,它以法規的形式對市民的文明行為予以鼓勵,對街頭燒紙、拋撒紙錢等不文明行為予以懲戒,對市民文明行為的養成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最後,齊守成呼籲廣大市民,在深化文明城市建設過程中,要養成遵守法律、規範自我、崇尚文明的習慣,讓文明體現在舉手投足間,讓文明祭祀成為一種自覺行為。(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呂良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