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百里礦區的披錦之路:
2021-12-06 14:30:24來源:遼寧日報編輯:王巍責編:馮薇薇

  原標題:百里礦區的披錦之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阜新1

昔日的百里礦區上矗立起一座生態之城 本組圖片由阜新市委宣傳部提供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阜新2

如今的細河成為各種鳥類的樂園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阜新3

昔日的沙坨子變成了美麗的草原,引來八方遊人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阜新4

人們在沙坨子上播撒草籽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阜新5

如今,細河兩岸風景如畫,是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阜新6

曾經,細河是一條黑乎乎的煤泥河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阜新7

治理後的新邱露天礦二號坑,成了草莓音樂節的舉辦地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阜新8

治理前的新邱露天礦二號坑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阜新9

而今被放置在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廣場的巨型電鎬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阜新10

曾經,電鎬是挖煤利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阜新11

經過治理,高德矸石山變身成一座公園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阜新12

過去的高德矸石山遠觀如同“火焰山”

  核心提示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由黑變清的河流,由灰到藍的天空,由黃沙漫卷到綠草如茵……2001年開啟轉型振興征程以來,阜新生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由“阜新沙”“阜新灰”到“阜新綠”“阜新藍”的轉變。

  打開顏色轉換“開關”,破解綠色發展密碼的是阜新164萬銳意創新、踏實苦幹的黨員幹部和群眾。他們摯愛家鄉這片熱土,懷揣改天換地的豪情,20年勵精圖治,換得山河披錦,沃土生金。

  1“煤電之城”的三原色

  1897年,一名農民在窮棒子溝發現了被洪水沖刷出來的露頭煤,從此開啟了阜新近代煤炭採掘工業的百年曆史。

  “一五”時期,國家156個重點項目中,有4個能源項目安排在阜新。海州露天礦和阜新發電廠,是“煤電之城”的兩大象徵。

  在海州露天礦旁邊的永靈珍奇博物館,有一塊體積3.73立方米、重6.6噸的“煤王”。據講解員介紹,這是海州露天礦開採的最大一塊原始煤炭。

  白天熱火朝天,晚上燈火通明,幾十台蒸汽機車盤旋穿梭,拉出的煤炭源源不斷地送往全國各地。海州礦累計為國家生産煤炭2.44億噸,成為共和國經濟的重要“輸血者”之一。

  在煤炭大開發年代,貫徹的是“先生産、後生活”的建設方針,集中全部資源,全力以赴投入煤炭生産,生活設施一律從簡,職工居住在逼仄的棚戶區裏,除了直接為工業服務的交通、供電、郵電外,城市基礎設施無暇顧及。

  空氣中飄浮著粉煤灰,晾在外面的白襯衫,用不了多久就被染成灰色。人民公園和三一八公園是這座礦業城市的兩處大型綠地,但是樹葉上落滿粉煤灰,難以看到新綠。人們的衣著以黑、灰等深色調為主,原因無他,“耐臟”。初來乍到的外地人,剛下火車就能聞到煤炭自燃發出的嗆人味道。順著這股味道,就能找到礦區。

  堆積如山的煤炭,發電廠煙囪冒出來的黑煙,被洗煤廠污水染成黑色的河流,來自科爾沁沙地的漫天黃沙,灰濛濛的天空,黑、黃、灰共同構成“煤電之城”的三原色。以2000年為例,阜新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不到40%,是個在衛星雲圖上經常看不見的城市。

  2001年,阜新成為全國首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後,面對上不見藍天、下不見綠地、左右不見碧水的生態困境,把生態建設、城市功能轉型與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一體推進,運用螞蟻啃骨頭的辦法,一個一個地攻堅,取得一個又一個豐碩成果。

  2廢棄礦山重煥生機

  轉型以來,阜新始終突出産業、生態和民生的可持續發展,堅持産業、生態、民生三個轉型同步推進。從“看不見”到“看不夠”,是對阜新生態建設成就的最好詮釋。

  轉型前,阜新礦區有20個沉陷盆地和2個露天礦坑,240多座各種類型的矸石山,採礦産生的廢水對農田、河道及淺層地下水造成嚴重污染。2005年5月31日,海州露天礦閉坑後,留下長4公里、寬2公里,相當於38個北京故宮面積的巨型礦坑。夜晚,自燃點火光搖曳;白天,煙霧蒸騰而上,連鳥兒都繞著飛。殘煤自燃、地表沉陷、塌陷和地裂縫等地質災害頻發,海州露天礦成為市區空氣污染的“元兇”和地質災害策源地。

  如今,這個“地球傷疤”變身國家礦山公園。昔日噴煙冒火的北幫,經過多年綜合治理,數萬株樹在這裡頑強地紮下了根。曾作為人民幣、郵票圖案的巨型電鎬,被放置在主題廣場中心。幾個輪滑少年歡快地圍著電鎬你追我趕。他們是阜新經濟轉型後出生的一代人,有關大礦山的記憶,更多地來自於父輩的講述。他們的歡聲笑語,恰是海州礦涅槃重生的生動例證。

  尤其令人期待的是,海州露天礦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正在穩步推進。屆時,海州露天礦將變成波光粼粼的人工湖,蓄能電站、風電、光伏、火電設施遍佈其間,休閒觀光區、科創區、商業區星羅棋佈,這座碩大的廢棄礦坑將變身産業高地、商業寶地和休閒勝地。

  高德矸石山,阜新市民家喻戶曉的地方,曾是高德礦、王營礦、東梁礦的排矸地。山上到處是自燃點,既噴火又冒煙,人站在上面燙腳,煙熏得人頭昏腦漲。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自燃,矸石山通體被燒成褚紅色,遠遠看去如同火焰山。太平區高德社區和水泉鎮高德營子村3000余戶居民就住在“火焰山”腳下,最近的房子離矸石山只有50多米遠。在多風的春季,矸石山周圍會形成沙塵暴,附近居民連開窗透氣都成了奢望……

  從2013年開始,阜新市啟動高德矸石山治理工程,通過土地平整、客土、綠化,栽下5萬餘株旱快柳、刺槐、火炬樹,播種36萬平方米紫花苜蓿和波斯菊,恢復城市綠地景觀帶0.5平方公里。昔日煙塵瀰漫、滿目瘡痍的矸石山,變成綠蔭匝地、百花飄香的好去處。

  阜新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百里礦區實施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工程,讓廢棄礦山披錦繡,重煥生機與活力。在新邱露天礦,利用廢棄礦坑建成越野賽道,進而開啟阜新百年國際賽道城的恢宏建設。面對沉陷區佔全區總面積2/3的嚴峻現實,清河門區在開發利用上做文章,一手建設皮革、光伏等接續替代産業,一手打造邢家屯水果、三道壕韭菜等綠色食品品牌,讓百姓的腰包鼓起來。

  3 煤泥河變身生態廊道

  治理一條河,蛻變一座城。

  2001年,細河城市中心段治理工程破土動工。20年間,細河全流域生態綜合治理成果斐然,建成月亮灣廣場、人民街遊園等一批重點工程,建設17座污水處理廠,讓這條煤泥河、臭水河變身景觀河、生態河。站在細河標誌性建築——小藍橋上,但見兩岸垂柳依依、荷葉田田,藍天白雲倒映水中,遠處飄來悠揚的薩克斯曲,頓有置身動感水墨畫之感。

  阜新打響碧水保衛戰,改造完成細河、九營子河等城市景觀水系和生態廊道,建成玉龍湖等城市地標性景觀。其中,細河治理項目榮獲“國家人居環境範例”獎。

  屬於細河的精彩仍在繼續。按照“十四五”規劃,細河兩岸將建成集綠色、健康、文化、休閒、生態于一體的富有生命力的綠色生態廊道。

  生態環境好不好,鳥兒最知道。

  鳥類是個敏感的物種,對生存環境要求高,哪環境好,就在哪兒落腳。彰武縣大力實施三北防護林、草原和柳河綜合治理工程,成功抵禦了科爾沁沙地的漫卷風沙,柳河兩岸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如今,途經並停歇的候鳥逐年增多,其中不乏丹頂鶴、白鶴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柳河落雁”成為生態彰武的一張亮麗名片。

  今年開春,彰武啟動柳河綜合治理與土地整理項目,柳河沿岸一期“旱改水”項目改造土地1.2萬畝,白花花的沙坨子、貧瘠的鹽鹼地變成豐饒的水田。金秋十月,在彰武縣大冷鎮上三家子村,收割機在金黃色的麥浪裏往來穿梭,稻香沁人心脾,歡笑聲此起彼伏。昔日的“沙窩子”變成“風吹稻花香兩岸”的魚米之鄉。

  4工業村轉型為國家4A級景區

  企業辦公樓改建成賓館,鑄造車間廠房變身遊客服務中心,煉鐵高爐旁建起國際標準滑雪道……細河區四合鎮黃家溝村巧借廢棄工業遺址,建成遼西地區規模最大的水上樂園和滑雪場,完成從農業興村、工業強村到旅遊富村的産業轉型“三級跳”,成為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和諧互促的典型樣本。

  2001年,黃家溝村民借助市郊的地利之便,扣大棚、搞養殖,擺脫了貧困。從2003年開始,陸續引進一批鑄造、液壓等工業項目,龍頭企業阜新東廣産業有限公司被授予“全國優質鑄件短流程工藝示範基地”稱號。

  2012年,阜新市以壯士斷腕之決心,把鑄造、氟化工等企業整體搬遷到專業工業園區。企業搬遷後,黃家溝村重新創業,依託自然資源和大量工業遺存,毅然選擇“退二進三”,向文旅産業轉型。如今,黃家溝村已是國家4A級景區、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轉型以來,阜新統籌算好“經濟賬”和“生態賬”,堅持“城市雙修”理念,將生態修復與城市修補同步,與産業升級步伐同步。在主城區採取氟化工、鑄造企業搬遷,煤炭物流園建設,更換清潔能源公交車等一系列減排措施,地區生産總值綜合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指標大幅降低。

  一南一北雙向推進,提高森林覆蓋率和城市綠化率。建設北部百萬畝草原生態帶,深入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累計植樹造林844萬畝,在遼寧和內蒙古邊界築起一道綠色長城,護佑著遼寧中部城市群的生態安全。據省氣象局發佈的衛星和氣象資料顯示,彰武草原生態恢復示範區生態效益顯著。2018年以來,瀋陽大氣降塵量下降了8.6%。建設南部百里礦區生態恢復帶,以國家煤炭工業遺産群為載體,全力抓好以海州露天礦和新邱露天礦為重點的百里礦區綜合治理,積極推進百年國際賽道城、海州礦抽水蓄能電站等項目,把百里礦區建成百里新區。

  轉型以來,阜新持續打好藍天、碧水、青山保衛戰,黑、灰越來越少,綠、藍越來越多。森林覆蓋率由22.3%提高到28%,城市綠化覆蓋率由34.14%提高到43.26%,全年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天數由144天增加到290余天。

  阜新立足風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新能源裝機容量佔全市比重超過火電裝機18個百分點,火電年發電量由高峰時的102.5億千瓦時下降至5.5億千瓦時,傳統能源大市蝶變新能源強市。

  今年,阜新成功入圍國家2021年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項目名單,城區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市縣全城集中供暖、鄉鎮村“光熱+綠電”三大清潔供暖工程全面啟動。“藍天白雲”將成為阜新四季風景照的標配。

  5讓綠色成為最亮底色

  “讓綠色成為阜新最亮底色!”今後5年,阜新將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不斷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新路徑,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在目標模式的確定上,鎖定“雙碳”目標,實施零碳産業園區、低碳養殖小區建設和全域清潔取暖改造,探索新能源主導降碳、生態輔助匯碳的碳中和實踐路徑,構建具有阜新特色的“低碳城市”發展模式。

  在戰略方向的選擇上,以彰武草原生態恢復示範區為重點,建設北部百萬畝草原生態帶。以海州露天礦、新邱百年賽道城為重點,建設南部百里礦區生態恢復帶。

  以新增百萬畝國土綠化行動為重點,把森林覆蓋率提高至35%,建設遼西北生態安全屏障,努力打造礦區綜合治理、風沙生態治理的全國典範。

  産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是幸福鄉村的典型寫照。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抓好農村飲水、灌溉、河渠“三網”建設,實現農村飲水到戶頭、農業灌溉到地頭、河溝渠網到村頭,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實施庭院綠化、村莊綠化,加快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打造一批美麗鄉村示範村。

  未來5年,將開創全民“綠色+”的時代新畫卷。創建國家清潔能源供暖試點城市,推進冬季清潔取暖全覆蓋。積極建設“無廢城市”,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全覆蓋,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推進綠色生活創建全覆蓋,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擴大綠色産品消費規模。

  如今,無論是行走在大街小巷,還是徜徉在城市公園,空氣清新,滿眼綠意,移步換景。昔日的“灰姑娘”,變成了“白雪公主”。(遼寧日報記者 侯悅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