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謀惠民之策 行利民之舉 建幸福之城
2022-01-20 10:08:07來源:遼寧日報編輯:黃非責編:馮薇薇

  原標題:謀惠民之策 行利民之舉 建幸福之城——營口市傾情傾力推進民生工程建設紀實

營口:謀惠民之策 行利民之舉 建幸福之城

營口市通過不斷實施綠化、美化工程,讓城市更加宜居、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李齊魯 攝

營口:謀惠民之策 行利民之舉 建幸福之城

營口市教育系統開展素質教育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營口市教育局供圖

營口:謀惠民之策 行利民之舉 建幸福之城

營口市加大投入推進廣場建設,進而帶動全民健身運動開展。趙影 攝

營口:謀惠民之策 行利民之舉 建幸福之城

改造後的金牛山大街更加亮麗。王艷軍 攝

  核心提示

  金牛山大街是營口第一條以古人類遺址命名的大街,30多年來,它進行過6次分路段修建、3次拓寬改造,緊跟城市發展步伐。去年“十一”,經改造後的金牛山大街再次以嶄新的面貌恢復通車,不僅路面變寬,而且改造了綠化帶和排水管線,新建了向海步道和健身路徑,成為營口市民生工程打造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今年,城市道路暢通工程再次列入全市13件重點民生實事項目。這13個項目是營口市歷時3個月,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精篩細選並充分調研論證,經市人大審議通過後拿出的最終結果,做到了“百姓説話,政府辦事”。

  近4年來,營口持續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累計達706億元,佔財政總支出的70%。未來5年,建設高品質生活幸福城市成為全市主要任務之一,改善民生仍是重中之重。營口市將堅持從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全要素需求出發,一體推進民生、民享、民富、民安、民樂,努力躋身全國文明城市行列,建設有品質、有溫度、有活力、有靈魂的魅力城市。

  改造老舊小區 打造百姓滿意的民心工程

  去年是營口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開局之年。全市以創城為抓手,以服務百姓生活、提高城市品質為目標,通過用心、用情精服務細管理,打造百姓滿意的民心工程。

  營口市在老舊小區改造上持續發力,在去年改造80個小區的基礎上,今年再把老舊小區改造列入民生實事當中,繼續對91個小區實施改造,主要改造屋面、道路、弱電、室外綜合管網等基礎設施,新建停車場(位),並建立物業管理機制,惠及2.2萬戶居民。

  實施小區改造,營口不搞簡單裝修,強塞模式,而是注重民意調研,因民需施策,定改造方案。

  站前區勤儉社區勤儉小區一期建於1998年,高6層無電梯。不少居民上了年紀,上下樓難,安裝電梯意願強烈。為了滿足該小區8號樓2單元全體12戶居民的共同意願,根據遼寧省《關於全省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的指導意見》和《營口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管理規定(試行)》,站前區在全市率先啟動老舊小區加裝電梯試點工作,為該單元加裝樓外電梯,並於去年12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老百姓的微心願被政府變為現實,年過七旬的6樓居民楊桂英難掩激動,直説“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用上電梯,我們這老胳膊老腿跟政府享福了”。

  小區改造後,營口市通過加強規範管理,鞏固改造成果。建立健全“一次改造、長期保持”的長效管理機制,引入物業服務企業,落實管理制度和服務措施,實行物業管理全覆蓋。同時,通過不斷培訓提升物業管理水準,加強責任監督,確保服務到位。

  春節臨近,營口市加大力度排查隱患,改造設施,保障燃氣安全。全市積極響應國家和遼寧省下達的嚴把燃氣安全指示精神,把燃氣管道改造和燃氣終端安全保障兩項工程作為今年民生實事的頭等大事來抓。全年計劃投資9700萬元,全面改造市政及庭院老舊鑄鐵燃氣管道100千米,加強燃氣輸送安全。同時,對在2003年以前建成小區居住的6.7萬戶居民家中安裝燃氣報警器、切斷閥,加強用戶終端使用安全。

  營口市刨根溯源查缺補漏,主要負責領導多次帶隊,到燃氣、供暖、供水、供電等重點企業開展安全檢查,同時督促企業開展自檢自查,提高企業防患意識。在責令相關單位做好日常安全巡查的同時,市相關部門會同企業組成調查組,在全市範圍開展入戶排查,同時加強安全使用燃氣知識宣傳,防患未然。去年年末,營口對全市液化石油氣瓶進行排查,啟動運行氣瓶充裝品質安全追溯系統,從根本上解決氣瓶超期使用、權屬不清、逾期未檢等安全隱患。

  修建城鄉道路 提升城市顏值為發展賦能

  營口市以城鄉道路改造為抓手,提升城市顏值,服務創城。今年,3個城鄉道路暢通工程列入全年民生實事當中,包括城市道路暢通工程,對沿海産業基地“金山角”路口進行渠化改造,將新聯大街向東延伸至莊西線,設置分隔護欄並安裝信號燈;對智泉街實施整修4700米,打通光華路至太白路600米斷頭路。農村道路“戶通”工程,新建一事一議農村“戶通”道路300千米,改善農民出行條件。農村道路改造維修工程,維修、改造農村道路100千米,提升村與村、村與鎮、鎮與縣之間的通行品質。

  改造城市道路,營口市重顏值,講賦能。去年,全市新建、改造10條道路,其中,金牛山大街、遼河大街、新興大街、建設街、東風路、智泉街等6條路均創新使用彩色瀝青混凝土人行道,不僅道路美了顏,而且更加持久耐用。在建設過程中,增設健身步道和健身器材,為道路擴容賦能。去年打造的金牛山大街向海健康步道全長3.1公里,不僅做成彩色步道,而且增設戶外健身設施,沿途佈置景觀雕塑,成為市民休閒健身的一條景觀路。

  自開展創城工作以來,營口市制定了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目標的《2021-2023年度城區綠化工作實施方案》,狠抓道路、廣場以及公園綠地綠化建設,加強綠化養護監管工作,成立專門工作小組,細化任務分工,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位。據相關部門統計,去年春季以來,全市栽植各類樹植花卉共計134萬餘株,改造綠化面積達3萬餘平方米,城市綠化率大幅提升。

  改造農村道路,推動鄉村振興,營口市講品質,重養護。為保證工程品質,實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工程合同管理制、工程品質監理制,加強品質檢測,確保高品質完成工程建設任務。為保證道路養護到位,去年,營口市政府出臺了《營口市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在全市範圍內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加快建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長效機制,解決農村公路“重建輕養”問題。“路長制”全面構建縣、鄉、村三級路長體系,設立縣、鄉兩級路長辦公室,協調解決農村公路管理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目前,全市2縣2區56個鄉鎮644個自然村農村公路“路長制”全覆蓋,完成“總路長、縣域路長、鄉域路長、村域路長”四級組織體系建設。

  創優文體環境 滿足民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營口市委、市政府關注百姓生活,提升城市品質,加大投入力度優化全市體育健身設施,豐富市民文化生活。

  今年,營口市把新建30個“口袋公園”、全民健身設施優化工程和遼河老街文化品位提升工程列入重點民生實事當中,在百姓“家門口”造公園,造健身廣場,造文旅打卡地,打造集健身、休閒、旅遊于一體的生活舒適圈。

  去年,營口市利用街頭巷陌小區間的邊角地、閒置地等,建起了100個“口袋公園”,並於7月1日全部開放。這些公園雖然面積不太大,卻設計別致、美觀大方、用材考究且功能性強,不僅提升了城市顏值和服務功能,更為創城工作加分添彩。今年再建的30個“口袋公園”將延續去年的做法,將30個城市死角變廢為寶,做到園中健身設施、文化雕塑、樹植綠化等一應俱全,讓更多市民開門見園。

  營口倡導全民健身,讓市民樂享生活有場所。不僅傾力打造各大公園、“口袋公園”、健身廣場、健身路徑等閃光點,更持續加大投入力度,不斷增加、優化各類文體設施,打造全城皆景、全民健身的覆蓋面。

  時值冬季,民興河畔民興河體育公園裏仍熱鬧非凡。去年,該公園更換安裝了3套籃球架,吸引了各路籃球高手來此競技。去年,營口市共投入10套籃球架,還新建了65套農民體育工程、43套城市健身路徑、1套城市無人值守健身房及3套籠式足球。今年,全市還將新建農民體育工程10項、城市健身路徑30套,改造升級全民健身廣場(公園)5處,為全民健身持續助力。

  營口挖掘文化資源,加快遼河文化産業帶開發建設。今年將改造遼河老街,提升老街文化品位,打造“夜經濟”。科學保護、動態利用蓋州古城、金牛山古人類遺址、西炮臺、百年氣象站等歷史文化資源,深度挖掘營口人文內涵。建設北海11平方公里溫泉康養産業區,打造特色康養品牌。營口將加快文旅産業項目建設,進一步整合資源,強化宣傳,統籌特色溫泉、精品民宿、營菜美食等業態,規劃精品文旅路線,發展全域全季旅遊。

  加大投入力度 不斷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準

  營口市持續加大社會事業投入力度,不斷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提升公共服務水準。

  營口市委、市政府先後出臺基礎教育高品質發展、職業教育改革等政策文件,從頂層設計上體現了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在教育經費方面,市裏給予優先保障和重點投入,教育經費投入逐年增長,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近5年,營口市新建、改擴建學校86所,完成農村薄弱學校改造等項目118個,高標準改造51座農村中小學廁所。學生資助基本實現全覆蓋,近5年,累計發放學前、義務、普高、中職等國家資助金5600多萬元,資助學生(含幼兒)7.1萬人次。減免普高、中職學費總計1.29億元,減免人數約5.8萬人,並逐步為家庭經濟困難的殘障學生提供包括學前、義務、高中階段教育在內的15年免費教育。

  “十四五”期間,全市教育系統謀劃儲備重點項目共65個(不含高校),項目總投資估算42.5億元。今年,重建市第十一中學被列為重點民生實事項目,重建的校園將徹底解決校內教學設施相對老化的問題,受到了師生和家長們的一致稱讚。此外,營口市還將投資1700萬元,對市高級中學、市第二高級中學、省實驗中學營口分校三所高中以及市育才中學、雷鋒中學、十七中學三所初中安裝空調,覆蓋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

  今年,營口市將多渠道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提高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嚴格執行義務教育“雙減”“雙增”,穩步實施中考改革。推動高中教育特色多元綜合發展,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品質,持續深化職普融通。加快職業教育特色化發展,增強高等院校專業設置與本地産業契合度,更好服務地方發展。

  醫療上,營口市通過“強基”行動升級擴容,提升全市疾病防控救治能力和公共健康服務能力。

  為了提升疾病防控救治能力,去年,營口市建起醫療物資應急儲備庫,在第三人民醫院新建傳染病診治綜合大樓、救治烈性傳染病醫護隔離留觀宿舍、結核病防治門診等,對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改造,並在市中心醫院建設核酸檢測基地和發熱門診。

  今年,營口市將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提升優質醫療服務供給能力和水準,營口市中心醫院北院區投入使用,建設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深入推進衛生健康“強基”行動,做實城市醫療集團及縣域醫共體。

  為了改善市民候車環境。今年,營口市將在城區主要街路建設、改造公交候車亭111處,新建燈箱式公交站牌 115 處。改造後的候車亭將具備夜間燈光亮化功能,每處公交候車亭配備候車座椅、安全疏導護欄,並預留出引導上下客綠色通道。

  穩就業強保障 建設有溫度有活力的宜居之城

  營口市加強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精細調研,精準施策,精心服務。

  優先穩就業、保就業。去年,營口市結合實際制定了“10抓實幹”工作方案,多措並舉減負、穩崗、擴就業,全市積極落實穩崗返還工作,去年共發放補貼資金2746萬元,惠及全市17545戶企業,穩定崗位18.7萬人。通過開展基層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建設,打造高校畢業生就業“12字工作法”升級版,加快創業孵化載體建設,加大職業培訓力度等方法帶動就業。去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05萬人,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6.5%、10%。

  全面推進社區養老。去年,營口市投入近700萬元在遼寧地區建設了首家融合6501234服務熱線電話、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技術于一體的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目前已採集主城區近10萬名老年人的數據信息建立數據庫,記錄為老服務214210人次,社區助老服務16099次,社區站點活動5276次,將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監管、養老機構互聯網視頻監控、服務商管理、志願者管理統一納入管理範圍,實現養老服務監管信息化。利用熱線打造“居家線上一鍵通”,提供家政、助餐、醫藥、商品代購等上門服務,由政府加強跟蹤監管,保證服務品質。

  夯實兜底惠民保障體系。去年全市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6.8%、14.7%,城鄉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基本生活標準分別提高7.1%、14.3%。深入開展“走進困難家庭 傾情解憂暖心”專項行動,全體民政幹部深入困難家庭走訪,對發現的問題全部及時解決。開通12345社會救助服務熱線暢通救助渠道。設立市級社會救助基金,臨時救助備用金全覆蓋,有效救難解困。

  今年,營口市將致力於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基本生活標準,擴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覆蓋面,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實施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制度,推行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的普惠型健康保險。持續完善養老服務體系,鼓勵社會資本投入,使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85%。

  日前,由中央廣播電視臺財經節目中心推出的“百年百城,為我的城市點讚”活動圓滿收官。在節目中,營口美好、幸福的城市生活畫面引起了營口人的共鳴,紛紛為家鄉投票助力。最終,營口市以489萬的得票數在該活動中位列第三,顯示出營口人對家鄉的熱愛。人們相信,隨著各項民生事業不斷發展,營口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數説民生

  近4年來,營口持續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累計達706億元,佔財政總支出的70%。

  去年,營口市城鎮新增就業2.05萬人,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6.5%、10%。

  去年,營口市栽植各類樹植花卉共計134萬餘株,改造綠化面積達3萬餘平方米。

  營口今年計劃投資11.5億元打造13項民生工程。

  在去年改造80個小區的基礎上,今年繼續對91個小區實施改造,惠及2.2萬戶居民。(遼寧日報記者 佟利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