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升級營商環境助力挺進“萬億GDP城市”
2022-02-24 09:58:59來源:遼寧日報編輯:王巍責編:馮薇薇

  原標題:釋放磁場效應 打造興業環境 大連升級營商環境助力挺進“萬億GDP城市”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大連1

大連擁有生態宜居的城市環境 祝龍 攝

  核心提示

  “創優營商環境首先要改變我們自己,努力打造市場主體獲得感最強的城市。”大連市領導在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會議上的一席話擲地有聲,吹響大連營商環境建設再出發、再升級的衝鋒號。

  春節假期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大連市便召開了1300多人參加的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會議,部署實施未來三年營商環境升級行動方案,明確路線圖、時間表和責任狀,旗幟鮮明地向全社會傳遞大連市委、市政府把打造更優營商環境作為“頭號工程”,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好轉、根本好轉的堅定決心,真正讓大連的營商環境成為晴朗陽光、清澈水體、清新空氣,為大連三年挺進“萬億GDP城市”贏得人才、贏得項目、贏得市場主體。

  企業和群眾説好才是真的好

  全力打造市場主體獲得感最強城市

  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是市場主體發展壯大須臾不能缺少的生命要素。

  近年來,大連市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聚焦“辦事不找人、審批不見面”,圍繞“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個個都是開放形象”,既抓“規定動作”,又重“自選動作”,營商環境建設取得良好成效。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大連2

“政務服務驛站”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務 李墨 攝

  根據國家發改委評價結果,2020年度大連市成為全國進步最大的14個城市之一,營商環境總體獲評優秀檔次。各類市場主體和群眾感到在大連辦事的成本降低了,時間縮短了,獲得感增強了。

  同時,大連市領導清醒地認識到,與先進地區相比,與外界對大連的期盼相比,與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相比,大連的營商環境還有較大差距。

  大連市是東北地區高品質發展的排頭兵、領頭羊,理應在營商環境建設上走在前、作表率,展現出像大連生態宜居一樣的宜業環境。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大連還存在政務服務效能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營商服務理念與發展要求不相契合,營商環境理念與公眾期盼不相匹配等問題。

  能否打造“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是決定新時代大連振興發展能否實現新突破的關鍵。

  尤其是2021年,大連市地區生産總值增速近年來首次高於全國,接近8000億元,當前正在聚精會神向“三年過萬億”目標奮進,大連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不斷壯大市場主體,更加需要各類主體能切實感受到的一流營商環境。

  為此,大連市確立把打造更優營商環境作為“頭號工程”,出臺《大連市營商環境升級行動方案(2022-2024年)》(以下簡稱《方案》),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拿出超常規、操作性強的舉措和辦法,推動營商環境持續改善。

  與往常不同,今年的大連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大會特別邀請了企業家代表參會,企業家對營商環境感知最直接、最有發言權,營商環境好不好,不能關起門來自説自話,而要看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

  大連市確立把市場主體是否滿意作為衡量營商環境工作的第一標準,通過實施營商環境三年升級行動,讓市場主體真切感受到辦事服務的“速度”、市場化水準的“高度”、有為政府的“力度”、惠企政策的“溫度”,努力把大連打造成為市場主體獲得感最強的城市。

  堅持問題導向破解難題

  未來三年實施223項攻堅舉措

  大連聚焦突出問題、狠抓薄弱環節,科學謀劃、週密部署、強力推進,痛下決心優化營商環境。

  新出臺的《方案》,問題、目標、結果“三導向”突出,路線圖、時間表、責任狀“三清單”清晰。

  《方案》緊盯近年來國家營商環境評價反饋的、第三方評估發現的、企業群眾反映的、基層實地調研發現的大連營商環境領域存在的153個問題,對標全國營商環境18項評價指標,有的放矢,對現存的問題逐一破解,確定未來三年實施75條223項攻堅舉措,實現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城市環境領域全覆蓋和全鏈條部署。

  在打造辦事方便的政務環境方面,圍繞創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效率最高、服務最好、企業獲得感最強的“五最”環境,從加快推進“一網通辦”、提升企業群眾政策獲取便利度、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等27個方面,提出深入推進“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推進“一件事一次辦”主題套餐等具體舉措,明確不少於500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掌上可辦等具體指標。

  在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方面,聚焦多元化糾紛解決、知識産權保護和監管等熱點,從市場主體關注的權益維護、公平執法、糾紛解決等17個方面細化分解任務。在解決“執行難”問題方面,進一步推進執行案件流程節點管理系統建設和執行指揮中心實體化運作,拓寬執行信息公開的範圍、方式和渠道。

  在打造成本競爭力強的市場環境方面,堅持“保企業就是保民生、保穩定”的理念,緊緊圍繞服務企業全生命週期,統籌“加減”並用,規定了加強公共服務資源供給、規範涉企收費事項和減稅降費、降低進出口貿易成本等14個方面。其中,明確將一般抵押登記時限壓縮至1個工作日以內,符合條件的企業間存量非住宅轉移登記0.5個工作日以內辦結;推動中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建設,推動銀企信息互通。

  在打造生態宜居的城市環境方面,著眼構建吸引企業、留住人才的優美宜居環境,從人才發展、數字經濟、城市社區公共服務、養老服務和社會救助體系等17個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明確要求深入推進《大連市高層次人才認定辦法(試行)》和《大連市城市發展緊缺人才認定辦法(試行)》落實;開展“揭榜挂帥”科技攻關;不斷健全城市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形成“15分鐘生活圈”。

  《方案》明確了未來三年營商環境建設目標,即在三年壓茬推進、一年邁一大步的基礎上,“第一年進入全國營商環境總體評價優異檔、第二年實現東北第一、第三年進入全國前列”。

  雷厲風行抓方案落實

  今年重點在四個方面實現突破

  《方案》的執行落實情況,直接決定大連“三年GDP過萬億”目標能否如期實現。連日來,一級帶著一級幹,一級做給一級看,上行下效,全市上下雷厲風行狠抓落實,把行動方案細化再細化,落實到具體工作中。

  大連市營商局充分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劃準時間節點、細化指標任務、協調推動落實。48個市級牽頭部門厘清“職責邊界”,消除“模糊地帶”,不推不繞、主動擔當,統籌本條線本領域把任務落到實處。

  各區(市)縣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先試先行一批國家省級的創新試點,搶先發佈一批促進創新的改革舉措,率先推廣一批制度創新的經驗做法。

  市紀檢監察機關加大對破壞營商環境行為的監督力度,對不講誠信、不守承諾等八類影響破壞營商環境的腐敗和作風問題,依紀依法嚴肅查處、絕不姑息。

  今年作為三年升級行動的第一年,大連市重點謀劃在四大方面實現新突破。

  一是力推“綜合窗口”改革,打通便民辦事關鍵堵點。以“行政審批進入受理程式難”問題為突破口,強力推進市、區、街道、社區四級政務服務中心的“綜合窗口”改革,在全市218個基層派出所及重點社區警務室設“綜合窗口”,將社區各類黨務、事務、服務崗位整合為“全崗通”崗位,全面實現“一窗受理”和“受審分離”。

  二是加快“三網”建設,夯實數字政府基礎底座。以從根本上解決政務信息化基礎薄弱問題為切入點,完善數字基礎支撐體系,加速數據的融合、共享和利用。加快完善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功能,年底前“一網通辦”網上實辦率達到80%,企業群眾需要提交的材料減少50%。推進一批多部門聯辦“一件事”場景應用,上線160種多部門聯辦“一件事”。

  三是升級“12345”平臺,暢通民意訴求解決渠道。升級“12345”熱線平臺,以月度通報、季度總結和年度考核的方式,對各地區各部門的接訴辦理情況進行公開,著力打造“受理—轉辦—辦理—回訪—核實—督查—跟蹤問效”的責任閉環。

  四是挖潛“找我辦”效能,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以幫助民企從根本上解決難點痛點問題為落腳點,不斷健全問題受理、綜合研判、協同處置、多方監督的全鏈條處理機制,幫助企業妥善解決高品質發展面臨的難事愁事鬧心事,充分展示政府部門“企業群眾有事找我辦”的誠意和“陽光操作、特事特辦”的溫度。

  營商環境建設沒有旁觀者、局外人,大連市各級黨委、政府、企業和市民明確各自角色,人人擔責、人人出力,協同塑造營商環境“大連品牌”,更好釋放“磁場效應”,提高大連美譽度,提升城市影響力和吸引力,讓更多投資者選擇大連、創業大連、圓夢大連。(遼寧日報記者 侯國政)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