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振興發展取得新突破 切實維護國家“五大安全”——專訪遼寧省委書記張國清
2022-02-25 11:37:25來源:經濟日報編輯:黃非責編:馮薇薇

  原標題:推動振興發展取得新突破 切實維護國家“五大安全”——專訪遼寧省委書記張國清

  2月24日,經濟日報聚焦瀋陽補齊短板、創新發展的生動實踐,刊發了長篇調研報道《先鋒瀋陽》,在遼寧引發積極反響。遼寧是如何踐行習近平經濟思想,把握機遇全面推進高品質發展的?記者就相關話題專訪了遼寧省委書記張國清。

  記者:不久前遼寧召開的省黨代會及省兩會,明確了“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突破,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能力顯著提升,形成對國家重大戰略強有力支撐”的戰略定位、任務目標。實現這一既定部署,遼寧的基礎和優勢在哪?

  張國清:習近平總書記對遼寧高度重視、深情牽掛、親切關懷,多次就遼寧工作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遼寧振興發展取得新突破指明方向、明確路徑。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産業安全,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東北、遼寧的戰略使命,是我們必須扛起的政治責任。

  在維護國家“五大安全”上,遼寧具備明顯的優勢和堅實的基礎。遼寧作為工業大省、農業大省、海洋大省、科教大省、文旅大省,資源、科教、人才、基礎設施等支撐能力較強,産業基礎雄厚、工業體系完備,擁有一批關係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産業,正在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世界級石化和精細化工産業基地、世界級冶金新材料産業基地。遼寧區位優勢獨特,地處經濟發展的黃金緯度帶和東北亞經濟圈的核心地帶,作為東北地區唯一的沿海省份,正在積極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暢通海陸大通道,為國內及日韓等國貨物通過遼寧港口北上、西進通達歐洲等國家和地區,提供更加便利快捷高效的服務。遼寧自然風光秀美,擁有兩大山脈、八大水系,海洋、河流、濕地、山川、森林、草原、沙漠、冰雪等生態場景一應俱全,可以説是“天生麗質”。遼寧是“抗日戰爭起始地”“解放戰爭轉折地”“新中國國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國工業奠基地”“雷鋒精神發祥地”,紅色基因深深融入了遼寧人的血脈之中,更加堅定了我們履行好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戰略使命的信心和底氣。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了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突破,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能力顯著提升,形成對國家重大戰略強有力支撐的奮鬥目標,引領全省上下堅決扛起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政治使命。我們部署和推進遼寧振興發展的各項工作都緊緊圍繞這個目標來展開,始終牢記“國之大者”,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把維護國家“五大安全”這個政治使命、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有機結合起來,謀劃建設富有時代感的高品質項目群,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實現遼寧振興,以遼寧振興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一步一個腳印地把習近平總書記為遼寧擘畫的全面振興藍圖變為現實。

  記者:遼寧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曾創造出多項全國“第一”,在維護國家産業安全方面還有哪些考慮?

  張國清:遼寧振興首先要工業振興,工業振興就必須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明確要求,是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重要舉措。近期,我們出臺了《遼寧省深入推進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清單化、項目化、工程化開展工作,推動製造大省向智造強省轉變。一是改造升級“老字號”,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裝備製造等産業賦能增效,提升自主研發、設計、製造及系統集成的智慧化水準,促進製造業向智慧、綠色、高端、服務方向轉型升級。二是深度開發“原字號”,對石化、冶金等産業實施一批補鏈、延鏈、強鏈重點項目,加快推進“減油增化”,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工,改變石化産業“煉”有餘而“化”不足的狀況,推進冶金産業精深加工、菱鎂産業轉型升級,加快邁向價值鏈供應鏈中高端。

  三是培育壯大“新字號”,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進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發展,儘快形成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産業發展新格局。

  在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的過程中,我們發揮遼寧在新材料、精細化工、高端裝備製造、半導體晶片製造設備和工業基礎軟體等領域的産業底蘊和科技優勢,解決一批“卡脖子”難題,為國家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遼寧智慧;突出抓好高端裝備製造、積體電路、精細化工、生物醫藥、新材料和節能環保等産業發展,讓優勢更加突出,為國家産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貢獻遼寧力量;超前佈局增材製造、柔性電子、量子科技、儲能材料等未來産業,打造領軍企業和標誌産品,形成新的産業梯隊。

  記者:維護國家“五大安全”,鍛造高品質發展新優勢,遼寧如何以創新驅動使命必達?

  張國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東北地區經濟高品質發展,關鍵是要依靠創新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十四五”時期遼寧振興發展能否取得新突破,很重要的是要看我們能不能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牽動全局的“牛鼻子”。我們緊扣履行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堅持創新生態、創新平臺、創新人才“三位一體”推進,建設全國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構建良好創新生態。落實科技體制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充分向用人主體授權,積極主動為人才鬆綁,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深化人才政策創新,制定差異化、精準化的服務保障政策,加強對人才創新創業的金融支持,加大知識産權保護力度,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從2021年開始,遼寧每年開展制度性創新成果評價獎勵工作,營造濃厚的改革氛圍,以制度創新為技術創新打造生態、厚植土壤,以高水準制度創新為高品質發展賦能。加快創新平臺建設。聚焦關鍵領域、瞄準一流水準,加快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積極推進現有國家級平臺和大科學裝置建設,發揮自身優勢,爭創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著力建設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加快引育壯大科技型企業,大力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雛鷹”“瞪羚”等企業梯度培育計劃。推進頭部企業本地配套,下力氣引育上下游配套企業,形成以頭部企業為主體、鏈條企業眾星拱月的産業集群生態圈。加速集聚創新人才。深入實施“興遼英才計劃”,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強化科技型人才引育,打造遼寧創新發展主力軍。採取“帶土移植”方式一體引進項目、團隊和技術,實行“揭榜挂帥”,構建以企業為“盟主”的實質性産學研聯盟,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産學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本地産業化。充分發揮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駐遼院所、高等院校、科技領軍企業的作用,推動人才規模不斷擴大、結構不斷優化、品質不斷提升。

  記者:擔負安全使命,塑造環境是“先手棋”。曾是振興“短板”的營商環境在遼寧有了顯著變化,遼寧出了哪些實招?

  張國清: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要求的“六項重點工作”,第一項就是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遼寧振興,不是僅靠上幾個大項目就能實現的,必須解決好發展環境問題。我們堅持把凈化政治生態作為根本,把法治環境、信用環境建設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最突出、最緊迫、最現實的任務,以政治生態的持續凈化,法治環境、信用環境的持續改善來促進和保障營商環境的根本好轉,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為目標,全力打造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的營商環境。一是強化“營商環境就是我們自己”“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的理念,增強公職人員服務精神,規範執法、司法、審批、監管用權行為,大力倡導痛痛快快辦事、公公正正服務的文化,讓市場主體和群眾辦事更加便捷舒心。二是以“一網通辦”倒逼政務服務流程再造,以“一網統管”倒逼社會治理創新,以“一網協同”倒逼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加快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三是用法治手段規範市場秩序,加大失信聯合懲戒力度,重拳打擊違法失信行為。對破壞遼寧法治環境、信用環境的人和事,堅決鄙視、堅決抵制、堅決懲治。四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業融資成本、物流成本、用能成本,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五是著力營造尊重企業家、尊重創業者的社會氛圍,推動構建“親”“清”政商關係,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具體問題,珍惜呵護遼寧市場主體,讓田裏的“新苗”越來越多,讓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喜歡遼寧、嚮往遼寧、圓夢遼寧。經過努力,遼寧營商環境持續好轉,企業和群眾辦事更加便捷、獲得感更加明顯,瀋陽、大連營商環境建設多項指標成為全國標杆,外界對遼寧預期持續改善。

  感謝經濟日報一直以來對遼寧工作鼓勁、加油的宣傳報道,希望經濟日報持續關注、報道遼寧,傳播遼寧好聲音,凝聚正能量,助力遼寧新時代振興取得新突破。(經濟日報記者 孫潛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