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島:九門口長城“尖形墻”原來是明將徐達設計的
2022-07-11 10:29:32來源:北國編輯:王巍責編:李勝蘭

  “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下流”,遼寧綏中縣九門口長城,是保存至今的明長城中唯一的水上長城,號稱“京東首關”,是薊鎮長城上的重要關隘。日前記者走訪九門口長城時發現,古人因地制宜、獨具匠心,將軍事防禦設施建造得甚為巧妙,據當地專家考證,這是明太祖朱元璋手下大將、明開國功臣徐達主持設計建造的。

葫蘆島:九門口長城“尖形墻”原來是明將徐達設計的_fororder_葫蘆島1

  九門口長城高10米,有九道水門,水門的上方叫城橋,長110米,寬23米。站在高大雄偉的九孔城橋上,綏中縣九門口長城管理處資深講解員李洪霞向記者介紹,九門口城橋平面實際呈菱形,即內外兩面都是尖形墻體,這樣可以減小河水對城墻的衝擊力,上游在橋墩處起到分水的作用,能更好地保護橋墩和長城。除了分水減壓的作用外,每個尖形墻體上都修有垛口,打仗的時候可以形成交叉火力,使城下敵人無法靠近水門。

葫蘆島:九門口長城“尖形墻”原來是明將徐達設計的_fororder_葫蘆島2

  指著對面山上的舊磚石,李洪霞説,479年至502年北齊時,這裡已經修築長城了,那裏現在還有北齊長城遺址。當時修造了六道直形水門,已經被水沖毀。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徐達總結以前失敗的經驗,將水門移到下游,修築了九道尖形墻體水門,可見徐達驍勇有謀,不僅能帶兵打仗,在建築方面也是專家。

葫蘆島:九門口長城“尖形墻”原來是明將徐達設計的_fororder_葫蘆島3

  據當地專家考證,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徐達親自率燕山衛等衛所的官兵1.5萬多人,修築了明長城的32座關口,九門口即“九門口關”,是最東邊的關口。徐達主持修建九門口長城後,九門口成為重要的關卡和門戶。

葫蘆島:九門口長城“尖形墻”原來是明將徐達設計的_fororder_葫蘆島4

  “十門缺一門,門門斷人魂,要想進九門,十人九斷魂”,因為九門口的軍事位置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曹操在河北大敗袁紹後,東征烏桓,追殺袁紹的殘余勢力,就有一支人馬,是從這裡經過;西元1644年,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主動獻關降清,並聯合清兵與李自成鏖戰“一片石關”,也是在這裡上演。

葫蘆島:九門口長城“尖形墻”原來是明將徐達設計的_fororder_葫蘆島5

  2002年,九門口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文化遺産掛牌地,為東北地區第一家。(文/圖 商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