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建立1.6萬餘個“村(居)民評理説事點” 實現鄉村(社區)全覆蓋
2022-07-22 18:42:2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巍責編:馮薇薇

遼寧建立1.6萬餘個“村(居)民評理説事點” 實現鄉村(社區)全覆蓋_fororder_司法廳1

遼寧省司法廳召開新聞發佈會 攝影 楊薇

  國際在線遼寧頻道消息(楊薇):2020年以來,遼寧省司法廳以“村(居)民評理説事點”構建“四個平臺”,作為完善預防性法律制度、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有效抓手,積極推進基層依法治理,讓老百姓遇到問題能有地方“找個説法”,引導廣大人民群眾養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習慣。

  7月22日,遼寧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遼寧省司法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曉強介紹了“村(居)民評理説事點”建設的有關情況。遼寧省司法廳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處處長王瑋解答有關問題。

  全省“村(居)民評理説事點”實現全覆蓋

遼寧建立1.6萬餘個“村(居)民評理説事點” 實現鄉村(社區)全覆蓋_fororder_司法廳2

遼寧省司法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曉強作新聞發佈 攝影 楊薇

  李曉強表示,目前遼寧全省共建立“村(居)民評理説事點”1.6萬餘個,實現了鄉村(社區)全覆蓋。遼寧各地在推進過程中,體現了行動快、作風實、品質高的特點。

  各地不斷加大規範化建設力度,一些地區結合實際,探索創新了許多典型經驗做法。如瀋陽市積極構建覆蓋全市的縣、鄉、村三級評理説事網絡;鞍山市岫岩縣打造“個人調解工作室+法律顧問律師+N個村(居)民評理説事點”聯動工作模式;撫順市創造性地推行將村(社區)工作人員納入司法所兼職管理,真正使司法行政工作觸角延伸至了社會治理末梢;丹東市圍繞沿江、沿邊、沿海特點和紅色旅遊及文化特色,依託法治文化廣場打造“村(居)民評理説事點”亮麗品牌;盤錦市在人員聚集的廣場、超市等場所設立“評理説事意見箱”、在涼亭等戶外開放場所設立“評理説事亭”,使評理説事工作更加接近群眾、更接地氣等。

  各地通過建立專職人民調解員隊伍、整合法律服務資源等方式,充實説事點“人才庫”,為發揮功能作用提供堅實的基礎。如大連市通過“社會推薦+本人自薦+嚴格考核的機制,選任、吸收法律明白人等“十二類”2387名專兼職人員擔任“説事員”、信息員,平均每個“評理説事點人員達到2人以上;營口市將廣大“村賢鄉賢”、市區兩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吸納為評理説事員;燈塔市利用鏵西社區志願者“評理大媽”沈青梅的個人魅力和作用,依託其個人調解室設立“評理説事點”等等。今年,省司法廳通過建立人民調解專家庫,為全省“村(居)民評理説事”工作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目前,全省共建立省、市、縣三級人民調解專家庫115個,共有調解專家1528人。

  各地積極探索嘗試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推進評理説事實現掌上辦、網上辦,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務。如瀋陽市依託瀋陽法治地圖,研發了集“人臉識別、智慧語音、信息查詢、要情速報、案例匯總、數據分析”等功能為一體的“瀋陽評理説事智慧服務平臺”;本溪市利用移動互聯技術,開發“本溪評理説事”微信小程式,實現電子導航、評理説事一鍵預約、智慧評理説事服務、普法、諮詢五大功能;錦州市黑山縣利用自主研發的智慧司法信息化辦公平臺,將“評理説事”納入其中,對信息進行匯聚、整合、分析、歸類,形成大數據,使“村(居)民評理説事點”與司法行政各項工作有機融為一體等。為進一步提升信息化水準,2021年4月,省司法廳設計開發了遼寧“評理説事”微信小程式——“慧評理”,打造“智慧評理説事”,使之成為全國首個“評理説事”線上智慧化服務平臺。“慧評理”服務平臺運行以來,群眾註冊數達到14.3萬餘人,訪問量69.8萬餘次,線上開展評理説事2.2萬餘件。

  此外,各地加大經費投入和保障力度,為“村(居)民評理説事點”建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村(居)民評理説事點”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遼寧建立1.6萬餘個“村(居)民評理説事點” 實現鄉村(社區)全覆蓋_fororder_司法廳3

遼寧省司法廳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處處長王瑋回答問題 攝影 楊薇

  “村(居)民評理説事點”通過暢通和規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的通道,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所思所想、所疑所惑、所急所難、所願所盼,最終實現“矛盾不出村、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目標。

  截至目前,“村(居)民評理説事點”已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法治平臺,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實體平臺,延伸司法行政工作的服務平臺和匯聚社情民意的聯繫平臺。

  據統計,兩年來,遼寧省共化解矛盾糾紛31.9萬餘件,幫助村(居)委會建立健全村規民約3541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共開展宣傳教育19萬餘次,解答法律諮詢32.2萬餘人次;全省“村(居)民評理説事點”共為群眾提供法律援助指引和法律幫助15.7萬餘件次,受到了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全省“村(居)民評理説事點”共收集信息線索33.2萬餘條,移交黨委、政府解決疑難複雜問題3424件。

  今年,遼寧省司法廳將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制度機制,強化法治保障,突出職能作用,提升工作質效,深入推進評理説事工作法治化、規範化、制度化。

  在現有基礎上,遼寧省司法廳將建立可借鑒可推廣的評理説事制度,完善可延伸可拓展的評理説事職能,補齊不平衡不充分的評理説事服務工作短板,強化模範典型機構團隊及人員的評理説事引領示範作用,構建重心下移運行高效的評理説事保障機制。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