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4年瀋陽蘇家屯區將初步塑造“南秀”形象
2022-08-11 16:45:5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黃非責編:李勝蘭

  2021年,瀋陽市蘇家屯區完成地區生産總值293.2億元,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8億元,增長6.8%;固定資産投資125.9億元,增長2.1%。對比全省59個市轄區,蘇家屯區規上工業增加值排名已進入“前十”行列、全市排名第5位,地區生産總值排名第17位。

  8月11日,在“聚焦目標定位、勇當振興先鋒系列新聞發佈會(蘇家屯區專場)上,蘇家屯區委書記李逸群、區長欒峰作新聞發佈。

到2024年,瀋陽蘇家屯區力爭地區生産總值達400億元_fororder_7ae37c126b5040236dad6b10c8a347c

發佈會現場 攝影 張所文

  欒峰介紹,蘇家屯區統籌推進三大片區建設。一是做精迎春街核心板塊片區,近期優先啟動總投資35.5億元的14個城市更新項目。二是做強高端汽車零部件片區,充分利用沈水地區現有汽車零部件産業基礎,聚焦汽車輕量化材料、汽車模具、氫燃料等産業方向,著力引進以汽車電子電器、汽車裝飾、金屬複合材料為主的汽車零部件産業項目。三是做優臨空經濟片區,重點推進黎明航空動力産業園建成運營,推進申通快遞加快建設電商物流科技産業園和跨境電商倉儲基地。

  蘇家屯區重點佈局打造四大産業。一是壯大食品飲品輕工業,持續發展壯大紅塔煙廠、雪花啤酒等産業龍頭企業,今年食品飲品産業産值突破180億元。二是提升文旅産業品質,重點推進格物教育文旅小鎮項目建設,加快馬耳山景區改造,展現“南秀”風光,今年實現旅遊總收入3.3億元,增長17.8%。三是放大商貿物流産業優勢,支持瀋陽國際展覽中心打造更多區域性自主品牌展會,有序推動中興地區會展休閒軸區域整體開發建設。四是加快引育發展新興産業,謀劃佈局白色家電、虛擬現實技術、5G數字經濟等新興産業,推進紫荊科技谷、訊飛幻境教育實驗室等重大項目簽約落地,2024年順利投産。

  此外,蘇家屯區還堅持數字化賦能政務服務,全方位應用全AI管理等7項數字化技術,開通“惠企零公里”5G移動審批車,建設行政審批事項標準化體系,審批時限壓縮至法定時限的30%以內,政務服務事項100%實現“一次不用跑”。到2024年,蘇家屯區將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300家、高新技術企業200家、雛鷹企業80家、瞪羚企業15家,科技孵化機構數量超過5個。

  李逸群表示,未來三年,蘇家屯區將奮力在四個方面求突破。

  一是在增強綜合實力上求突破,到2024年,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速保持兩位數增長,總量實現跨越式闖關,其中地區生産總值達400億元、固定資産投資達20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達2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4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60億元,高新技術産品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15%。

  二是在放大門戶樞紐功能上求突破,到2024年,基本形成“物流樞紐、開放樞紐、信息樞紐、産業樞紐、消費樞紐”五位一體的樞紐型經濟重要功能區,叫響“瀋陽南門戶,樞紐新港城”城市品牌。

  三是在加快産業轉型上求突破,到2024年,逐漸形成以臨空偏好型産業為先導、食品飲品輕工和汽車零部件産業為支撐、低碳環保等新興産業為引領的産業高地,煙酒食品飲品産業規模達到300億元,汽車零部件産值的目標是突破百億大關,文旅産業帶動服務業增加值增速提高4個百分點。

  四是在建設“南部花園”上求突破,到2024年,渾河南岸和北沙河治理基本完成,秀山秀水秀文化秀歷史的“南秀”形象初步塑造,生態田園組合優勢和南部花園城市魅力更加凸顯,成為瀋陽生態文明時代高品質發展的展示帶、示範區,百姓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更強。

  未來三年,蘇家屯區將堅持高標準規劃迎春街文化創意核心板塊,加快實施與央企合作的總投資35.5億元的14個城市更新項目,打造南部文化創意新高地;系統實施《蘇家屯區戰略發展規劃》,大力發展高端會展、數字化商貿物流、電子信息、跨境電商、白色家電等高附加值的樞紐偏好型産業,力爭到2024年末,佈局形成以“商貿物流、汽車零部件、食品飲品輕工、臨空製造”産業為主導的現代産業體系。

  蘇家屯區還將打造“惠企零公里”特色營商品牌,落實36條産業高品質發展政策措施,在做優“惠幫企”平臺基礎上,推動實體化運行機制,助力瀋陽打造一流標杆城市;持續推進雪松經濟開發區改革,確保綜合實力保持在省級開發區前5名;重點打造全域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路線,持續深化與省農科院、省果樹研究所科技共建戰略合作,共建農業産業示範基地;以葵花社區等示範點位為樣板,在全區178個村(社區)逐步鋪開,建一個成一個。

  蘇家屯區將全力推進舒心就業,做好幸福教育,打造健康蘇家屯,做優品質養老,建設平安蘇家屯,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文 袁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