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兩年,很多細心的市民都會發現,在旅順龍河的下游,不僅長出了大量茂盛的蘆葦,而且每到春夏季節,還會出現很多“鳥類朋友”,其中以前從未見過的蒼鷺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這裡。
幾年前,龍河還是一條讓周邊居民頭疼的“臭水河”。通過城市生活污水管網改造、污水截流、生態補水、排污口取締封堵、加大沿河企業監管等多種措施,這條旅順的母親河已經變身為提升城市“顏值”,生態和諧的“美麗河”。
從“臭水河”到“美麗河”
旅順的龍河遠近聞名,它曾經是清朝北洋水師出海的主航道。河長10公里,流域面積39平方公里。但幾年前,因為水質污染問題,河水時常散發臭味,夏天時周邊居民都不敢開窗戶。其實,對於這條旅順的母親河,旅順口區委、區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早在幾年前,就投資上億元,陸續對龍河兩側進行了環境改善,重新砌築河道岸墻,徹底清理了河道淤泥,打造龍河公園,建立兩側景觀、人行步道……面對水質污染問題,旅順口生態環境分局多次排查,最終確定超標原因——主要就是周邊一部分居民聚集區的生活污水沒有得到有效收集,直接排入河裏。
為徹底解決龍河污染問題,2020年開始,旅順口區又投入數千萬元,加大了城市排污管網基礎設施的投入,不斷把河道周邊的居民小區生活污水都併入城市管網,從源頭上截住了龍河的主要污染源。其實,與大連市的許多河流一樣,龍河屬於季節性河流,中上游只有在雨季的時候河中才有水。旅順口區區政府“變廢為寶”,積極推進中水回用,將生活污水收集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好的達標中水源源不斷地補充進龍河,河水不斷進行流動交換,讓龍河不再是一汪“死水”……如此,河流的生態就建立起來,從而有效解決了龍河補水不足問題。通過城市生活污水管網改造、污水截流、生態補水、排污口取締封堵、加大沿河企業監管等多種措施,龍河已經徹底成為讓旅順人自豪的景觀河。今年前七個月,龍河水質持續達標。包括蒼鷺在內的很多鳥類在此棲息,河中的魚兒從容地游來游去,人們在這裡散步、垂釣,人與自然和諧的畫面也大大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
打造河流“鐵桶式”管控體系
龍河的變化,只是大連市多措並舉的水環境治理工作的一個縮影。2021年開始,大連市國考河流斷面由“十三五”時期的7個增加至13個,且部分斷面考核指標更趨嚴格。面對壓力,市生態環境局繼續堅持科學治污、精準治污和依法治污,走統籌化、智慧化和精品化治水路線,深入推進河流污染治理工作。2022年上半年,大連市13個國考河流斷面全部達標,其中,6個斷面優於考核標準1個水質類別;優良斷面比例為92.3%,達到考核要求。45個入海河流斷面中44個達標,達標率97.8%,超標斷面比去年同期減少5個。列入省年度重點消劣任務的三十里河、龍口河和鴉鸕嘴河實現穩定達標。5處在用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穩定達標,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其中,碧流河水庫、英那河水庫水質總體保持在Ⅱ類;其他9處縣級及以上備用水源和4處“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
在管理方面,市生態環境局水治理工作強化監督考核和激勵約束,全面落實責任。全面打造河流水質“鐵桶式”管控體系。去年初,出臺《大連市河流水質達標綜合保障工作方案》,嚴格落實各級黨委政府領導責任、生態環境部門監管責任、行業主管部門指導責任、企事業單位主體責任“四個責任”。同時,不斷完善水環境品質考核體系。建立覆蓋國控河流斷面、省控入海河流斷面、重點市控斷面和縣級跨界斷面的水質考核體系,細化和完善河流斷面水質污染補償制度,推進長效機制建設。貫徹實施《大連市河流水環境品質管理問責辦法(試行)》,標出底線、劃出紅線,實現“誰污染、誰擔責”“誰破壞、誰擔責”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
制度建設保障水質達標
落實斷面水質巡查研判制度。及時發現影響河流水環境品質的各類突出問題,督促責任主體進行整改。密切關注汛期強降雨、水生植物生長等導致的水質超標情況,預測水質變化趨勢,提前作出預判預警。落實日調度制度,針對國控斷面數據異常或連續超標情況,及時開展實地檢查、調查、監測和研判,採取有效措施解決超標問題。加強入河排污口等點源污染防控。完成了入河排污口臺賬建立,並將排污口的基本信息、對應斷面、關聯源等內容錄入平臺系統,實行邊查邊治、立行立改、統籌推進的規範化整治措施,做到問題查實一批、計劃制定一批、規範整治一批。同時,通過強化河流水質達標調度督辦制度、強化問題整改清單管理和銷號制度等,集中解決了一系列影響河流水質的突出問題。
智慧化精準治水
大連市水治理工作還通過加強規劃保障和科技支撐,不斷提高管理水準。市生態環境局組織編制全市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在國控斷面所在的重點流域規劃編制經驗基礎上,將範圍擴展至其他入海河流,科學設定任務,落實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三水”統籌要求,推動一批重點項目實施。在全市推動水功能區與環境控制單元整合工作,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水生態環境保護目標體系。組織編制入河排污口佈局規劃,嚴格核定水域納污容量,結合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國土空間規劃,對入河排污口科學佈局提供指引。
水是流動的,水質也是實時變化的狀態,如何能做到實時監測、智慧化監管?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副處長劉洋介紹,目前,該局正在全市推進地表水自動監測預警網絡建設,目的是通過在一些主要河流安裝自動監測裝置,推進水質監測由“現狀監測”向“預警監測”轉變。建成之後,將可以實時掌握各河流點位水質狀況,對污染實現預警,為水環境治理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另外,市生態環境局還將在全市102個主要入海、入河排污口安裝自動視頻監控設施,以便第一時間發現排水異常,及時解決環境問題。(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巴家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