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全力推進科技引領創新工程
2022-09-07 11:15:13來源:遼寧日報編輯:王巍責編:邱觀史

  原標題:緊扣“五大安全” 聚焦“四個面向” 堅持“三位一體” 我省全力推進科技引領創新工程

  近年來,遼寧省緊扣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聚焦“四個面向”,堅定不移走創新路,以創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為總平臺、總抓手、總要求,全力推進科技引領創新工程。堅持創新生態、創新平臺、創新人才“三位一體”推進,創新基礎不斷夯實,創新生態持續優化,創新動能加速集聚。

  構建良好創新生態是激發創新活力的關鍵所在。為科技創新厚植土壤,遼寧省出臺《遼寧省科技創新條例》,明確財政科技投入只增不減等剛性要求,以法治保障促進科技創新。2021年,全省財政科技支出比2020年增長7.9%;落實《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賦予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擴大經費包乾制範圍,讓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享有更大自主權;完善科研評價機制,開展科研誠信和“三評”改革績效評估。建立以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和以品質、績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評價體系。束縛破除,活力釋放。目前,省內科技成果本地産業化率達54.26%,較2019年提高2.86個百分點。科技“新苗”加速成長。2019年以來,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年均增長34.5%,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年均增長24.7%。

  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是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穩定和吸引科技人才的重要載體,是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遼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日益加強。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國家醫學檢驗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在遼寧佈局。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達到34個,是2012年的1.4倍,數量居全國第十位。

  近幾年,遼寧省不斷加快創新平臺建設。以瀋陽、大連為核心區域,全面推進以國家級平臺為引領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佈局一批高水準的省級科技創新平臺網絡,構建了覆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産業化應用全過程的科技創新重大平臺體系。

  佈局建設遼寧實驗室。對標國家實驗室,高標準建設遼寧材料實驗室,創新體制機制,主動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聚焦智慧製造、清潔能源及精細化工、高端裝備製造等重點産業方向和優勢科研領域,佈局建設了遼寧遼河實驗室、遼寧濱海實驗室、遼寧黃海實驗室。這4家遼寧實驗室不僅使遼寧省創新平臺水準和能級實現“跨越式提升”,未來還將成為我國培育重大原創科技成果、攻克共性關鍵技術、引領産業創新發展的戰略策源地。

  創建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大連化物所能源催化轉化實驗室成為首批20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樣板;在化工減碳、燃氣輪機等領域,培育建設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連第四代“先進光源”納入國家“十四五”儲備項目;謀劃建設“高能射線多束源材料多維成像分析測試裝置”“未來工業互聯網創新基礎設施”“超大型深部工程災害物理模擬試驗裝置”等項目;加快瀋陽渾南科技城和大連英歌石科學城建設,一批科技創新類重點項目落地實施,國科大能源學院建成投入使用,國科大機器人學院一期工程已封頂。

  遼寧科技創新平臺緊密結合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安全等國家重大需求,積極承擔國家和省內重大科技項目任務,取得一批系統性原創成果,在滿足國家和全省重大戰略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人才是創新第一資源。為加速集聚創新人才,遼寧省在“高築”創新平臺的同時,大力實施“興遼英才計劃”,不斷強化科技型人才引育工作。“帶土移植”引才,制定實施細則,一體化引進項目、團隊和技術,最高給予資助經費500萬元。實行企業舉薦制,用人才,企業説了算、政府來買單。舉辦遼寧揭榜挂帥科洽會、“帶土移植”引才推介會等活動,成功引進域外高水準人才團隊391個,其中院士團隊7個,傑青、長江學者等團隊39個。通過提升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效能,強化知名高校院所聚才能力,引進優秀科技人才1100余名。梯度培育人才,設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培育引進産業應用人才151名,攻克遼寧省産業“卡脖子”技術難題130項。實施省自然科學基金,培育中青年科技人才1萬餘名。聚集國際人才,建設省級以上“一帶一路”實驗室13家、國際技術轉移示範機構3家,實施國際科技合作專項270項,柔性引進海外高端人才632名。(遼寧日報記者 孔愛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