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隨著曾經引以為傲的“煤電之城”被認定為全國首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百里煤海沒有了往日的喧囂。阜新因煤而興又因煤而衰。稅收數據顯示,傳統煤電産業佔全市稅收收入比重從最高峰的34.2%逐年下降至2011年底的16.41%,尤其是國家2015年淘汰落後産能後,這一比重進一步下降到2021年底的2.9%。為促進阜新發展,阜新進行了能源産業轉型。
阜新打造“新能源産業之都”
2001年,隨著華電公司在彰武后新秋鎮豎起第一座測風塔,阜新拉開了能源産業轉型的序幕。發展新能源項目不僅前期成本高、建設週期長,還將面臨6-7年不産生稅收收入的窘境。同時,“機會成本如何,邊際效益多少,如何做通當地老百姓思想工作,如何調動地方積極性”是考驗阜新市委、市政府決策的現實問題。
2012年,當時的阜新市國家稅務局組織專業團隊基於財稅視角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風電産業調研,科學分析了隨著以風電産業為代表的新能源産業持續發展情況下,未來會為阜新地區財稅格局帶來哪些變化,用數據化、圖表化、可量化的方式闡述了發展新能源産業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從稅收對新能源産業的支持、10年內新能源産業對地方經濟貢獻預測、新能源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等多角度撰寫了數篇專題調研報告,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以2009年為節點,新能源項目加速落地,每隔一段時間,城市周邊的山頭上就會添上幾座高大的風力發電機,迎風傲然挺立,宛如守護城市的巨人。阜新獨特的地理條件,在國內有著得天獨厚的風光資源和電力傳輸成本優勢。2019年國家能源局宣佈新能源進入平價時代後,阜新爭取到的風電指標連續多年位居全省第一。華能、大唐、中廣核、晶科電力等50余家央企和民營能源公司紛紛落戶阜新,阜新能源産業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截至2021年底,全市新能源産業裝機規模達到338.6萬千瓦,佔全市發電裝機規模(531.5萬千瓦)的63.7%。其中,風電裝機249.46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量緊隨其後,達82.9萬千瓦。2012年-2021年,新能源産業為全市貢獻稅收收入25.1億元,稅收貢獻率逐年升高。2021年,阜新新能源産業佔全市能源産業稅收收入比重86.9%,躋身全市四大優勢産業之一。阜新逐漸褪去曾經“煤電之城”的光環,涅槃“新能源産業之都”的名簽。
新能源産業裝機容量的持續擴大吸引來金風、華銳、遠景、嘉寓等一大批上下游企業來阜新投資建廠。其中,位於新邱區的遼寧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新建成的大金風電産業園內是一片熱火朝天的生産景象。然而,2019年突發的疫情引發“蝴蝶效應”,嚴重考驗著新能源産業的資金鏈。2021年4月,4400余萬元留抵退稅款及時打到公司賬戶,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産業園項目得以順利推進,産能擴大後,公司走出困局,又開始緊鑼密鼓地建設下一期的500套風電葉片項目。據統計,2012年-2021年,13.4億元減、免、退稅“活水”澆灌著全市新能源産業發展的“良田”。
計劃建設海州露天煤礦抽水蓄能電站項目
行走于阜新鄉鎮農村阡陌間,家家戶戶屋頂由嘉寓光能科技(阜新)有限公司推出的光能熱水器十分醒目。風光發電,發出來的電也要盡可能就地消費掉。阜新市計劃3年內實現28萬農戶“光熱+綠電”清潔取暖全覆蓋,為風電、光伏就地開發利用辟出廣闊空間。同時,公司看重阜新風光發電成本優勢,打造制氫、儲運、加氫、氫燃料電池、裝備製造等氫能源全産業鏈,做到風光氫蓄一體謀劃、源網荷儲一體推進。2021年,公司位於阜新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的嘉寓清潔能源産業基地建設完成並投産,後續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預計2022年10月,嘉寓光伏組件産業基地也將投産。不同於風光發電的長週期、慢見效,新能源裝備製造業僅2021年就為阜新帶來6988萬元稅收收入。
2020年10月,阜新市在清華大學召開海州露天礦整合利用項目推進座談會;今年6月,與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合作框架協議,計劃建設海州露天煤礦抽水蓄能電站項目,讓這座碩大的廢棄礦坑變身産業高地,補齊新能源産業生態鏈最重要的儲能環。
稅收潤物無聲地支持著阜新市構建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發展佈局,讓當年的一顆種子,長成了參天大樹,舒緩了朔風,蔭蔽著民生。
2021年開始,阜新市開啟市區細河景區改造工程,細河景區成為市民休閒娛樂最佳選擇,而阜新市稅務局又開啟了新一輪關於稅收在新發展階段助力阜新新能源産業升級發展的調查研究。一幅以稅資政,助力新能源産業,助力循環經濟、助力綠色發展、助力環境友好、助力民生福祉的畫卷徐徐展開。(文 袁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