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繪就市域社會治理新“楓”景
2024-05-21 16:12:03來源:遼寧日報編輯:王巍責編:蔣碩

  原標題:打造“回音壁” 深耕“責任田” 架起“連心橋” 阜新繪就市域社會治理新“楓”景

阜新繪就市域社會治理新“楓”景_fororder_6569ae28-e806-4e2a-a6b7-0e14ee6bae01

阜政通海州區線上訴求平臺現場。

阜新繪就市域社會治理新“楓”景_fororder_cce921de-f147-40e5-ac6a-9db61b22fd20

阜政通手機小程式。

阜新繪就市域社會治理新“楓”景_fororder_adbdc382-f4cc-4119-9e50-1ac71f2ed361

細河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接待反映問題的群眾。

阜新繪就市域社會治理新“楓”景_fororder_阜新-2-3c28cb5b-07e4-465a-919c-e2ef5f4d8c87

阜新縣訴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受理百姓訴求。

阜新繪就市域社會治理新“楓”景_fororder_阜新2-752b84b3-f3cf-4027-8a4d-99a04a5ac895

海州區網格員在百姓議事亭走訪。

  核心提示

  把民意訴求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滿意率作為第一標準,把解決問題的品質效率作為第一要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當地作為第一任務……阜新市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將“阜政通”模式作為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創新舉措,通過構建“線上訴求一平臺,線下問需一張網、現場服務一中心”一體化服務模式,傾聽百姓聲音,了解社情民意,解決急難愁盼,高效化解矛盾。

  如今,“阜政通”運行已有一年半的時間,通過黨建引領,整合基層治理資源力量,有效發揮了社會治理基礎性、牽動性、保障性作用,已然成為阜新市域社會治理的好抓手。通過嚴格落實首問負責制,首接首辦、即問即辦、限期辦結,“讓我來辦成為一種意識、讓快速辦成為一種習慣、讓辦得好成為一種必然”。全市各級黨員幹部主動問需於民的意識顯著增強,幹部作風得到了明顯轉變,服務群眾水準有效提升。

  下一步,阜新市委社會工作部將在黨委層面統籌力量,全力推進“阜政通”模式市域社會治理工作,持續強化品牌優勢,做大做強“阜政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線上“一平臺” 吸納百姓訴求“一網通”

  打開手機微信,進入“阜政通”小程式,可以看到這樣一段話:“您好!這裡是‘阜政通’辦事平臺。您的事就是我的事,有事您儘管講,我將盡責儘快為您辦理好、服務好。”

  這段話的下面,分別是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彰武縣、海州區、細河區、太平區、新邱區、清河門區7個縣區的入口。群眾要和哪個縣區的負責人“對話”,可直接點擊該縣區的名字,進入反映問題平臺,留下聯繫方式,描述有關問題和訴求,提交即可。

  之後,訴求信息將通過“阜政通”平臺工作人員之手,根據訴求內容,被分撥到相關部門。

  海州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阜政通平臺工作人員厚貴鑫,就是專門從事百姓訴求分撥工作的一員。“去年3月份入職‘阜政通’平臺,每天的工作就是對百姓訴求及時進行流轉。”厚貴鑫説,可別小看了訴求分撥這個環節,這是幫助百姓解決問題的第一關,需要充分了解百姓的訴求內容,並精準對接到相應的職能部門,才能確保訴求內容實現高效處理,減少百姓的等待時間。

  不僅有微信小程式,這個線上平臺,實際上是多條“線”連接群眾,共同工作。微信、電話、網格員代訴、12345等渠道,都可收集百姓所要反映的問題,方便不同年齡、不同習慣的訴求人。

  建好平臺,更要用好平臺。為了讓更多群眾知曉“阜政通”的職能,阜新市不斷拓展“阜政通”宣傳途徑、持續提升群眾知曉率。通過利用市信訪局微信公眾號刊發縣區、市(中省)直單位解決群眾訴求的典型案例,每月2次、連續3個月向全市158萬手機用戶推送“阜政通”相關信息,以點帶面提高影響力。通過發一封信,讓“阜政通”找百姓。

  “從我們每天接到訴求件的數量就可以看出,知道‘阜政通’的人越來越多了。”厚貴鑫説,以海州區為例,在阜政通開通之初,每天接到的訴求件大概10件。現在每天訴求件可達到百件,充分説明瞭這個平臺在吸納百姓訴求方面的能力在提升。

  線下“一張網” “鐵腳板”將問題解決在萌芽

  線上“一平臺”,可以説是吸納百姓訴求的“主力軍”;而線下“一張網”,則是線上“一平臺”的有益補充,兼具吸納百姓訴求和消除問題萌芽的雙重職責。

  線下“一張網”,是將城市基層劃分為街道、社區、小區、樓棟四級網格,將農村基層劃分鄉(鎮)、村、屯(組)三級網格。堅持“基層吹哨、部門報到”原則,自下而上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網格閉環,其核心是實現網格內事務分級就地發現和解決。

  目前,阜新市以縣區為單位統一明確網格員公示牌的規格、樣式和內容標準,並在社區小區醒目位置將網格員及樓棟長的姓名、照片、聯繫電話、工作職責、監督電話等基本信息進行公示,群眾遇到困難知道找誰來解決。

  同時,發揮幫辦代辦服務功能。激勵網格員走街串戶,開展“敲門行動”,積極尋找、收集匯總問題線索,能獨立解決的立即解決,自身難以解決的及時上報“阜政通”平臺推動解決。

  以新邱區為例,建立了創城隨手拍工作群,很好地發揮了線下網格員的作用。據介紹,該工作群共有400多人,區裏主要領導、相關工作人員、全區住宅小區的樓長及網格員都在其中,大家一起在“雲端”,關注轄區內民生熱點。

  “網格員甩開‘鐵腳板’,用自身長年積累的生活經驗以及工作經驗,隨時走隨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隱患,將小問題消滅在萌芽。解決不了的問題,發到群裏,相關部門認領,並給出反饋結果。”新邱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主任王嵐説。

  現場“一中心” 兜底施治“疑難雜症”

  小事兒不出網格,就地化解。而那些問題並不單一的“疑難雜症”,可放心交給現場“一中心”來解決。

  “一中心”即市級成立市域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各縣區成立縣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並實體化運行。這個中心,是解決百姓訴求問題的核心所在。

  現場服務“一中心”設在市、縣(區)兩級,採取“1+7” 模式運行,即以市級服務中心為核心樞紐,輻射帶動7個縣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工作,統籌推進市域社會治理工作走深走實。

  首先是整合現場中心功能、實現“小中心”發揮“大作用”。現場中心將訴訟服務中心、人民調解中心、信訪接待中心、行政調解中心進行功能整合,規範管理,統一運行,實行一窗受理、分流交辦,為全市群眾提供信訪接待、矛盾調解、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審判執行等綜合性服務。

  “目前已有18家單位入駐我們中心,有群眾來到現場尋求幫助,我們先進行分流,了解其相關訴求,並請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馬上到現場,著手解決問題。”王嵐説,即使是那些不知道該找哪個部門來解決的問題,平臺也進行兜底,以快速解決百姓需求為準則。

  “今年3月份,平臺接到群眾投訴,發現轄區內有電線桿嚴重傾斜,威脅過往行人及車輛安全。”王嵐回憶,區住建局、創城辦等部門共同趕赴現場分析研判,指定區住建局立即出動吊車、鏟車、施工人員進行緊急施工,僅用2小時就妥善解決了群眾訴求。這個電線桿是沒有産權單位的,是“阜政通”平臺進行了“兜底”,將隱患排除。

  與此同時,推進訴源訪源共治、構建大調解格局。現場中心採取訴源與訪源治理相結合的方式,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門、信訪接待、公安機關、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等職能部門進駐現場中心辦公。堅持“調解優先、應調盡調”原則,形成集約高效、多元解紛、交融互動的大調解工作格局。

  在阜新縣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已經69歲的榮慶蘭退休後發揮餘熱,憑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閱歷,進行婚姻家事方面的調解,年初至今已成功調解了100余件。

  “兩首一督”發力 從“要我幹”到“我要幹”

  阜政通模式之所以收效明顯,離不開首席辦事員機制、首問負責制以及全程跟蹤督辦這“兩首一督”作支撐。

  首席辦事員,由市委書記、各縣(區)委書記擔任,並向社會進行公佈,疑難、重點問題均由首席辦事員轉辦落辦,確保群眾反映事項“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有效提高工作質效。

  首問負責制,要求受理訴求的單位和人員是首問責任主體。“首問責任人對群眾提出的問題或要求,無論是否是自己職責範圍內的事,都要負責到底,給群眾一個滿意的答覆。”阜新縣信訪網絡投訴受理中心主任齊蘇説。對於群眾訴求,採取“1+1+7”模式(1天交辦、1天受理、7天辦結)受理辦理,讓快速辦、辦得好、書記辦成為常態。

  全程跟蹤督辦,指建立擬辦、催辦、督辦、移交、歸檔等督查督辦工作流程,通過下發催辦單、督辦單、現場調研、明察暗訪等形式,常態化開展現場督查、聯合督查、專項督查、線上督查等,將督查督辦結果作為年度考核重要依據,並對涉及不辦、推辦、慢辦、亂辦等違反工作紀律規定的人員和單位,給予提醒、約談、移送紀委問責,倒逼黨員幹部及時有效處理群眾訴求。

  下一步,阜政通將繼續發揮好首席辦事員作用。突出“快速流轉、快速處置、解決徹底、群眾滿意、問責跟進”工作特點。把好審核結案關口,嚴格執行“拒不接單的不放過、解決不迅速的不放過、群眾不滿意的不放過”工作要求,堅決杜絕“推脫繞”現象發生。(記者 李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