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瀋陽市和平區 供圖 和平區委宣傳部
近日,2024年全國綜合競爭力百強主城區榜單發佈,瀋陽市和平區位列全國第47位,較上年度排名上升2位,蟬聯東北首位。該榜單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指標體系編制而成,包含經濟實力、增長動能、結構高級化等9個一級指標和17個二級指標。
2024年全國綜合競爭力百強主城區榜單 供圖 和平區委宣傳部
今年以來,和平區以項目建設為總抓手,全面實施“六大工程”,提升各項指標競爭力指數,在各條賽道上幹起來、跑起來、衝起來,曬出一張2024年亮眼“成績單”。
實施項目攻堅提速工程 著力提高經濟實力指數
和平區深入落實“四個一批”專項行動,構建從項目謀劃、簽約、開工、竣工“全過程跟蹤、全鏈條服務、全流程推進”閉環工作體系,重大項目建設勢頭強勁。成立項目謀劃專班,聘請專業機構,謀劃瀋陽人工智能中心、長白島EOD、東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等項目500個,項目數量同比增長42.9%,總投資2270.3億元。
和平區聚焦“兩新”“兩重”等重點領域,儲備爭資項目94個,爭取到位資金5.8億元。深化招商體制機制改革,簽約、落地億元以上項目分別達到144個、88個。
和平區推進項目審批改革,全省首推“央地合作一件事”服務,實行“社會投資人+EPC”央地合作項目“三融極簡審批”模式,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有效縮短。
和平區聚焦“主攻和平灣、更新老城區”,開展固投項目落地、産業項目引進、有機更新建設、特色街區提升等攻堅行動,開復工重點項目177個、同比增長18%,新建項目131個。40個項目竣工投産,同比增長14.3%。
瀋陽人工智能中心項目 供圖 和平區委宣傳部
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 著力提高增長動能指數
和平區充分整合政府、金融機構、企業、科研院所等資源,高效挖掘利用,形成創新合力,以人才成長型城市和青年友好型街區為引領,成功舉辦第八屆未來計算機教育大會分會場活動、協辦首屆中國數字孿生創新大會,引進和平灣虛擬現實研究院等項目。
和平區完善創新體系,堅持生産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截至2024年10月,和平區共有授權發明專利9819件。同時緊盯新興産業,積極培育元宇宙、感測器、人工智能等細分産業,廣泛應用數智技術,大力培育新質生産力。
第二屆CCF數字醫學大會 供圖 和平區委宣傳部
實施産業轉型升級工程 著力提高結構高級化指數
和平區聚焦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圍繞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建設,加快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加快“數字和平”建設進程,推動産業集聚效應加速形成。“四上”數字經濟核心産業企業數量佔全市的23%,新質生産力加快形成。
和平區持續組織開展“四上”文化企業挖潛工作,重點提升文化、體育、娛樂業擬入規企業數量。國際友好消費商圈亮相K11,瀋陽絡縵青年友好街區打造“國際沈”網紅新地標;舉辦草莓音樂節、“和平杯”等各類活動超千場,新增省級文化産業園區(基地)3家,預計全區文體旅企業營收佔全市的60%。
同時,和平區抓住瀋陽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機遇,持續舉辦華為VR開發應用大賽、韓國周等品牌活動,發展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等新業態,做好“向北開放”大文章。
實施城區品質蝶變工程 著力提高綠色發展指數
和平區加快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引進優質業態,推進中山路博物館群落地,打造中山路歷史文化精品街區;實施文化活化、IP孵化、産業培育三輪驅動,發展沉浸式文化産業;三好街打造青年友好型先行示範區。
和平灣推進瀋陽市首個百億級央地合作項目、總投資360億元的瀋陽和平灣生態科創示範區建設進程,全國首家德國聯邦中小企業聯合會BVMW德國中心正式落戶,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瀋陽聯合科創中心成功入駐,全面融入瀋陽市“外事+”“國際沈”體系,強化“國際城”功能定位。
和平灣地區規劃圖 供圖 和平區委宣傳部
實施民生福祉增進工程 著力提高居民幸福指數
和平區開展基層就業服務提升“5+6+N”行動,將“15分鐘就業服務圈”升級為“家門口就業服務圈”,城鎮新增就業2.45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46萬人。
同時,和平區實現優質教育均衡發展,集團化辦學全域覆蓋,社區學院特色項目成為教育部終身學習品牌、全國推廣。實施“醫療管家”服務,實現網格化健康管理全域覆蓋。打造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2+5+2”模式,成立全國首家區域“老年康復工程指導中心”。
老北市漢字主題書房 供圖 和平區委宣傳部
實施治理效能提升工程 著力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數
和平區深入踐行“兩鄰”理念,全面深化“六鄰工程”,走出了一條具有和平特色的“黨建引領、鄰裡守望、合和共治”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和平區創新推出“找茬窗口” 供圖 和平區委宣傳部
全面建設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示範區……和平區在經濟實力、增長動能、産業結構、城市消費力、居民收入、教育衛生、綠色發展等方面奮力前行,全面提升綜合競爭力。(文 黃非)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