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皇姑生態環境分局:柔性執法有溫度 化解難題解民憂
2025-03-20 14:23:3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巍責編:蔣碩

  為保障群眾環境權益,傾聽群眾訴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涉訴問題,一直以來,瀋陽市皇姑生態環境分局在環境信訪案件處理中採取溫情執法,化解矛盾,紮實推進信訪工作。

  集中投訴:噪聲驚擾下的民生訴求‌

  近期,瀋陽市皇姑區昆山西路77-32號附近多位居民反映,緊鄰住宅樓的騰鷹科技數字産業大廈樓頂突然出現二十余臺大型空氣源熱泵設備,夜間運行時發出持續低頻噪聲,嚴重干擾睡眠。“機器一開,家裏窗戶都在震動,孩子寫作業都沒法集中注意力。”一位投訴人描述道。短短兩天內,皇姑生態環境分局累計接到十余件信訪案件,矛頭直指騰鷹聯創(遼寧)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的供暖設備噪聲問題。

  皇姑生態環境分局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執法人員多次深入實地勘察。經調查發現,該科技園因未接入集中供暖,于樓頂安裝二十四台空氣源熱泵機組用於冬季取暖,設備距離最近居民樓僅15米,且夜間運行時段(22時至次日6時)噪聲值顯著超標。根據《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22337-2008),該區域屬二類聲環境功能區,夜間噪聲限值為50分貝,而現場實測值達65分貝。

     執法溫度:普法先行引導企業擔責‌

  面對企業設備合規性質疑與居民迫切訴求的雙重壓力,皇姑生態環境分局選擇“普法開路、服務跟進”的柔性執法模式,分局法制科聯合執法大隊組成專項工作組,向騰鷹聯創(遼寧)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系統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關於“噪聲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禁止夜間施工”的規定,以及《遼寧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中企業環境管理主體責任條款‌。

  “起初企業認為設備採購合規,對噪聲影響認知不足。”參與執法的孫佳正回憶。執法人員現場展示第三方檢測報告,警示企業“合規採購不等同於合法運行”。經三次面對面普法座談,企業負責人逐步認識到噪聲治理的緊迫性,承諾立即停用部分設備並啟動降噪工程。

     攻堅克難:43萬隔音屏背後的政企民協同‌

  整改初期,企業嘗試通過減少夜間運行設備數量(從24台縮減至8台)緩解矛盾,但實測噪聲仍達55分貝,部分居民情緒激動,質疑整改誠意。皇姑生態環境分局立即搭建“三方對話平臺”,組織企業、物業、居民代表召開協調會,現場公示整改方案:第一,‌緊急管控,22時後全面停用設備,企業自購電暖器保障辦公區供暖;第二,‌工程治本,投資43萬元安裝雙層複合隔音屏,採用“吸聲棉+阻尼涂層”的組合工藝;第三,‌長效監督,委託第三方機構每週開展噪聲監測,數據實時共享至居民微信群。

  施工期間,執法人員每日駐場監督進度。企業為兌現“禁啟設備”承諾,緊急調撥數十台電暖器,寧可承擔每日超萬元電費成本。“環保是底線,居民健康不能打折扣。”企業總經理丁博在整改通報會上表態。

 ‌    治理升級:從個案突破到區域共治‌

  隨著最後一塊隔音屏安裝完畢,第三方檢測在大廈周邊四個點位實施晝夜噪聲監測,顯示晝間噪聲值降至60分貝以下,夜間噪聲值降至50分貝,符合二類功能區標準。

  皇姑生態環境分局並未止步於此,執法人員對周邊環境地毯式開展溯源排查,對3公里內12家商業綜合體開展噪聲專項檢查,約談2家存在設備隱患的企業。印製《商業設施噪聲防治手冊》,指導企業建立環境風險自查機制;對周邊餐飲企業開展油煙凈化巡查,指導商戶正確安裝使用油煙凈化設施,定期清洗,建立臺賬。

  騰鷹科技園噪聲治理案例,折射出新時代環境執法的深層變革——‌從“罰單驅動”到“責任喚醒”,通過耐心細緻的普法宣傳,激發企業自主治污動力;‌從“單向管制”到“多元共治”‌,搭建居民、企業、政府協商平臺,破解“整治—反彈”怪圈;‌從“末端應急”到“源頭預防”,將噪聲評估納入商業項目環評前置條件。皇姑生態環境分局堅信,執法既要有剛性底線,更要有服務溫度。43萬元隔音屏豎起的不僅是物理屏障,更是法治威信與民生福祉的雙重守護。(文 李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