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市:“數字+標準化”提升 繪就新“豐”景
2025-04-07 16:46:4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巍責編:蔣碩

  春耕關鍵時期,作為遼沈地區的“米袋子”和“菜籃子”,新民市搶抓農時,不斷推動現代化大農業鏈式發展,以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水利設施提升為抓手,全力推進春耕生産,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

  高標準農田建設忙,穩固根基增糧香

  走進新民市興隆鎮、大民屯鎮等鄉鎮的田間地頭,大型機械正穿梭作業,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

  新民市一直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田塊整治、土地平整、灌排渠道和田間道路修建等措施,使糧食産量平均可提高5%。同時,合理佈置耕作田塊,優化耕地空間佈局,實現耕地集中連片,既解決低窪易澇區排水難題、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又推進耕地資源節約利用,助力農業規模化經營。

  種糧大戶祁宏君高興地説:“高標準農田建設讓我們受益不少,現在田間地頭都修成了水泥路,路好走了,大型機械能進得去,非常方便。”2024年,新民市共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31.02萬畝,涉及9個鄉鎮60余個行政村,耕地品質得到穩步提升。今年新民將繼續建設24.73萬畝,為穩産高産提供有力保障。

  水利建設強支撐,護航春耕保灌排

  高標準農田的打造離不開完善的水利設施支撐。為確保春耕灌溉用水需求,新民市提前謀劃,加快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維護,統籌推進水資源調度、設施建設和節水增效。對轄區內渠道全面開展排查、清淤、維修、加固工作,確保灌區水網體系暢通。全面開展清淤疏浚、排水站改造、萬畝橋改造、進站路改造等工程,組織專班對全市灌排泵站、輸水渠道進行全面檢修,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重點流域,河道清淤、堤防加固等工程相繼完工,有效增強了防汛抗旱能力。

  新民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柴鉞説:“完善的灌溉排水設施增強了農田的抗災能力,確保旱能灌、澇能排,降低自然災害對農業的影響。下一步,我們將緊盯薄弱環節,著力保障工作品質達標、安全達標;提高水旱災害防禦能力,確保水利工程改善周邊環境,造福一方百姓,為新民春耕保駕護航。”

新民市:“數字+標準化”提升,繪就新“豐”景_fororder_楊薇新民1

往年無人機飛防場景 供圖 新民市委宣傳部

  智慧技術促農産,專家指導育新農

  祁宏君介紹道:“現在我們揚肥撒藥都使用植保無人機,省時、省力,大大提高了農業效率。還有智慧化的插秧機,借助精準導航能確保不丟壟,而且插的秧更筆直,有利於透風透光、提高産量。”

  在推進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新民市積極推廣現代農業技術,通過智慧化、數字化和精準化技術,顯著提升農業生産效率、資源利用率和抗風險能力。目前,新民市共有農用無人機300余架,玉米、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防控已基本使用無人機噴灑,植保無人機覆蓋率達到85%,每日作業面積可達500-800畝,比人工效率提升50倍,年飛防總面積已達300萬畝左右,農藥利用率提高30%,顯著降低環境污染。

       新民市還將北斗導航、5G通信等前沿技術應用於農業生産,實現拖拉機、插秧機、播種機的自動駕駛,精準規劃作業路徑,減少人力依賴,提升耕作精度;配備土壤感測器的智慧播種機可實時分析墑情,動態調整播種深度和密度;變數施肥技術根據地塊肥力差異,減少化肥使用量約20%-30%。

新民市:“數字+標準化”提升,繪就新“豐”景_fororder_楊薇新民2

紅旗鄉西芹種植基地參觀學習現場 供圖 新民市委宣傳部

  新民市積極推進鄉村人才“破土飄香”工程,開展“萬名農民進職校”“農民冬訓月”“千名學生進企業”等活動,截至目前,已開展四批鄉土實用人才技術等級認定,評定鄉村振興能藝師2784名,助力農民增收致富。在“農閒”時組織專家深入各鄉鎮,圍繞當地特色産業定制個性化課程,通過理論授課、實地學習、技術指導等多種形式,指導農戶科學種植,著力培育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助力春耕生産提質增效。

  近年來,新民市把保障糧食供給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促進糧食增産和農民增收為目標,集成示範推廣多种先進的糧食生産模式及關鍵技術,多次承接省市水稻新品種種植基地、水稻綠色高質高效項目。未來,新民市將繼續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業科技水準,為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提供堅實保障。(文 楊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