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米格29性能優良戰績不佳:輸在空戰理念和體系上

2016-12-08 10:59:09|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金近

俄羅斯雨燕飛行表演隊駕駛的米格-29戰鬥機。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1月25日,90歲的俄羅斯飛機設計師伊萬·米高揚在莫斯科去世。作為一位知名飛機設計師,莫斯科市政府計劃為他建立一個紀念碑。伊萬·米高揚是蘇聯著名國務活動家阿納斯塔斯·伊萬諾維奇·米高揚的兒子。而他的叔叔就是著名的米格設計局奠基人阿爾喬姆·米高揚。伊萬·米高揚之所以為人所知,主要是因為他參與設計了米格-29這一經典戰鬥機。

  米格-29戰鬥機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末,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生産的輕中型雙發、前線空中優勢戰鬥機。該機源於蘇聯軍隊應對美國“FX計劃”(即後來的F-15戰鬥機)威脅的“輕型前線戰鬥機計劃”。蘇聯空軍對研製該機的能力定位是奪取前線制空權,即在任意氣象條件和苛刻的電子干擾環境中,在全高度範圍內摧毀距其200米到60千米的空中目標。由於屬於輕型戰鬥機,設計航程有限,因而作戰用途主要是承擔戰術類的護航和對地攻擊任務。

  該機于1977年首飛,1982年投入批量生産,1983年開始裝備部隊。在基本型的基礎上,為了滿足不同的用途和不同的客戶需求,米格-29戰鬥機總共研製了包括教練機、戰鬥轟炸機、艦載機等在內的20多種改進型號,先後生産了1600多架,裝備了除蘇聯/俄羅斯外的近30多個國家,至今仍是許多國家空軍的主力機種。

  米格-29戰鬥機是蘇聯第一款在設計思想上定位於第四代戰鬥機的機型,因而在機動和火力兩方面具有顯著的性能優勢。首先,米格-29戰鬥機機動能力很好。1988年的英國范堡羅航展上,米格-29戰鬥機第一次在西方航展公開展示和表演。首席試飛員曼尼茨基駕駛該型戰機以一系列令人驚訝的特技表演展現了飛機優異的機動性能,不但使人們消除了很多關於米格戰鬥機的誤解,更使西方國家領略了蘇聯飛行員的水準。2003年,俄羅斯“雨燕”飛行表演隊換裝米格-29,也體現了對米格-29戰鬥機機動能力的認可。

  其次,米格-29戰鬥機的火力也很強大。該機配備有一門30毫米GSH-301機炮,備彈150發,對空中目標的有效射程是200米~800米,對地面目標的有效射程是1200米~1800米。同時,還配備了R-27R1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最大射程50公里。在米格-29S之後的改型上,則配備的是R-27T1發射後不管的導彈。不僅如此,該機配備的頭盔瞄準具與R-73近距空空導彈形成了最佳組合。德國統一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空軍借機對原東德空軍裝備的米格-29戰鬥機進行詳細評估,通過大量的對抗演習發現,在近距離格鬥中,西方國家的F-16戰鬥機幾乎沒有什麼勝算,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

  然而,有著先進性能的米格-29戰鬥機自誕生之後,雖然屢屢在國際航展和演習中嶄露頭角,卻並沒有在實戰中發揮出人們期待的作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空軍F-15C戰鬥機先後擊落4架伊拉克空軍的米格-29戰鬥機。喪失鬥志的伊拉克軍隊甚至將米格-29戰鬥機深埋在沙漠之中。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北約宣稱一共擊落11架米格-29戰鬥機。雖然沒有完全得到確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這些不對等的空中較量中,米格-29戰鬥機損失慘重,且並沒有能夠奪取戰場制空權。

  實際上,在現代空戰場上表現不盡如人意的米格-29戰鬥機並不是輸在了自身的性能上,而是輸在了空戰理念上。裝備米格-29戰鬥機的參戰國家往往在信息化的空中作戰體系上與西方國家相差甚遠。因此,主要原因不是輸于平臺,而是輸在體系上。

  近年來,艦載型的米格-29K戰鬥機也特別引人關注。米格-29K是米格-29戰鬥機的海軍版,不但機身強度增加,機翼還可折疊,特別是其自身裝備的空地、空空導彈和鐳射制導系統,使其能夠完成對艦、對空等多種類型的作戰任務。2004年1月20日,俄羅斯與印度簽署了一份價值15億美元的合同,其中7.4億美元是購買16架米格-29K戰鬥機。2012年2月,米格公司與俄羅斯國防部簽署合同,為俄羅斯海軍唯一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生産20架單座米格-29K和4架雙座米格-29KUB艦載機,以取代主要側重於艦隊防空的蘇-33艦載機。然而,就在不久前的11月14日,俄羅斯一架米格-29K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著艦過程中墜海。可見,要讓老機型發揮新的作用並不容易。

  (作者王鵬 單位:空軍工程大學)

標簽: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