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能訓練傷病咋避免?這個旅為官兵量身定制"套餐"
陸軍第16集團軍某特戰旅駐守在北疆高寒地區,最冷時氣溫接近零下40攝氏度,特種兵體能訓練強度大,很容易出現訓練傷。為了尋求解決之道,去年秋天,旅裏派出考察小組,到八一雪上運動大隊、黑龍江省體育運動學校及兄弟單位“取經”,並結合特種兵冬季體能訓練特點,摸索出一套“量化精準施訓”的組訓模式。
解放軍報原文:
陸軍第16集團軍某特戰旅為不同體質的官兵群體量身定制訓練方法——
體能訓練告別“一鍋燴”
■記者 劉建偉 通訊員 劉 博 李大鵬
該旅官兵冒著嚴寒進行體能訓練。蓋旭輝攝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三九時節,我國北方進入了一年中最冷的季節。
“肌肉拉傷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剛剛做完理療的陸軍第16集團軍某特戰旅十二連下士程振北,一瘸一拐地回到班裏,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程振北曾在去年夏天的一次比武中,以17分20秒的優異成績,一舉打破旅武裝5公里紀錄。但由於在前兩天的體能訓練中,不慎拉傷左側大腿肌肉,此時的程振北臉上絲毫沒了冠軍的神采。
讓人慶倖的是,這僅是該旅在年度冬季體能訓練中出現的第三例訓練傷病情況,相比往年,大幅減少。
“肌肉拉傷17人,踝關節扭傷12人,軟組織挫傷21人……”指著往年的一份冬季體能訓練傷病情況統計表,該旅旅長閻欣説,部隊駐守在北疆高寒地區,最冷時氣溫接近零下40攝氏度,特種兵體能訓練強度大,很容易出現訓練傷。
“都是年輕小夥子,訓練起來都很拼命,但都不太在意如何防護。”説起往年較高的冬季體能訓練傷病率,該旅衛生隊隊長龐立森一臉無奈。
“預防冬季體能訓練傷病,旅裏並非沒有對策。”該旅三級軍士長李建釗説,旅裏曾請軍醫和駐地大學、健身俱樂部專業體能教練一起,為官兵講解避免訓練傷的方法技巧。
然而,效果並不如意。二連班長李化旭説:“體能教練在課堂上講的方法很有用,但‘滿堂灌’的做法,無法讓官兵入腦入心。”
“老藥方”不管用,關鍵在於思維陳舊。為了尋求解決之道,去年秋天,旅裏派出考察小組,到八一雪上運動大隊、黑龍江省體育運動學校及兄弟單位“取經”,並結合特種兵冬季體能訓練特點,摸索出一套“量化精準施訓”的組訓模式。
“第一小組須在20分鐘內完成5公里訓練,第二小組5公里訓練時長卻為25分鐘……”該旅十二連連長張強指著連隊公示板上張貼的體能訓練周表告訴記者:“我們在體能訓練中告別‘一鍋燴’,以營為單位為不同體質的官兵群體量身定制訓練方法,精準施訓。”
該旅一連上等兵小夏身體瘦弱,器械訓練勉強及格,5公里成績連隊墊底……不甘落後的小夏,在去年的一次體能考核中由於太想擺脫後進,方法失當造成軟組織挫傷,自信心受到打擊。
營裏發現這一問題後,及時跟上,一邊讓他安心養傷,一邊對他進行幫帶。班長為他制定了一份“私人套餐”——恢復期,以強化上肢力量為主;傷好後,增強腿部力量。
“為我量身定制的‘套餐’,很好地彌補了我的短板弱項。”小夏欣喜地告訴記者,去年冬季精準施訓以來,他跟同樣存在體能短板的戰友一起訓練,不僅重拾自信,而且每天都能看到進步。在去年年底的5公里考核中,小夏躍居連隊中等行列,成績進步了1分半之多。
與小夏相反,十二連上士王志是該旅的特戰尖兵。在以往的體能訓練中,他總是覺得強度不夠,有時成績不進反退。精準施訓開展後,全營的訓練尖子聚在一起,競爭氛圍一下子更濃了。“與高手過招才過癮。”王志興奮地説,這個冬天,明顯感覺自己的體能成績“更上一層樓”了。
“除了訓練層次有區分,訓練內容也不搞‘一鍋燴’。”三營營長崔迎彬告訴記者,在專家的指導下,旅裏將體能儲備區分為速度、力量、柔韌、靈敏、協調5項內容,細化為80個基礎體能訓練課目,確保官兵練好每一塊肌肉、增強每一項能力。
“元旦前夕,上級進行特戰等級認證考核,全旅官兵體能課目優秀率高達96.3%,較之往年進步明顯。”旅長閻欣告訴記者,通過科學組訓,讓官兵練出一副抵禦嚴寒的好身板,“貓冬期”正在轉變為戰鬥力的“提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