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庸政懶政不作為 委員吁塑誠信政府引領社會

2016-03-12 23:59:24|來源:中新網|編輯:靳松

  中新社北京3月12日電 (記者 馮志軍)“治國興邦,勤勉為先”,“知之非艱,行之惟艱”,“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子師以正,孰敢不正”?12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大會發言中,政協委員引述經典古訓,呼籲根治庸政懶政不作為,塑造誠信政府,引領全社會的“誠信共同體”。

  去年下半年,中國國務院圍繞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和簡政放權等重大政策舉措實施落實情況,部署開展了第二次大督查。有24個省區市的249人因庸政懶政不作為典型問題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其中涉及廳局級幹部41人,縣處級幹部139人。

  在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徐輝看來,對庸政懶政不作為問題進行嚴肅問責,既是中央“從嚴治政”理念的體現,也是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從督查結果公佈情況看,資金沉澱、土地閒置、項目拖延、棚改遲滯等庸政懶政不作為問題相當突出,耽誤了經濟發展,影響了民生改善。

  “治國興邦,勤勉為先。”徐輝認為,當前,中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的歷史關鍵時刻。在振興經濟、改善民生、消除貧困、保護環境等每個領域都面臨嚴峻挑戰,在每一個方面都承擔艱巨任務。“抓政風,重吏能,講實幹”,具有特殊重要性和緊迫性。

  令出法隨,選賢任能和陽光監督是徐輝對此的建言。他説,政策出臺後必須執行,否則就必須問責追責;庸政懶政不作為者如不能為民盡職,就應該堅決讓其退出權力崗位,讓位於勤奮敬業的實幹者;確保良政善治的途徑之一,就是充分發揮政府內部和外界監督利器的功能。

  “治國理政,無信不立。”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張帆表示,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中,政府誠信不僅具有示範效應,而且關乎民心得失。儘管近年政府的誠信度不斷增強,但一些部門依然存在“人在政存,人去政息”,“新官不理舊賬”等潛規則,甚至“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現象時有發生。

  中國古代商鞅“徙木立信”為後世傳頌。面對遠為複雜的社會結構,今天的政府,如何樹立公信力?如何領跑誠信中國?張帆認為,誠信政府的前提是法治政府,是對法律的尊重和維護。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

  張帆建議,要深入反腐,堅持秉公用權。反腐倡廉是誠信社會建設的根本保障,官員是否清廉勤政,政府是否公平公正,都直接影響整個社會的信任度。同時,整治陋習,匡正為官之德。在所謂“官場慣例”中,如“新官不理舊賬”等某些陋習危害尤烈,必須做出嚴格規定,形成有效的約束機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