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低油價:中國油企降本增效積極謀求生存之道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肖中仁):27日,由於國際市場原油前10個工作日平均價格仍低於每桶40美元,國家發改委宣佈新一輪成品油價暫不作調整。分析認為,當前,全球油氣行業在低谷徘徊,供應寬鬆局面短期難以緩解,國際油價反彈乏力。一邊是“跌跌不休”的價格,一邊是低迷的消費,在油價寒冬中,中國油企將如何應對,備受各界關注。
在低油價寒冬中,國際石油巨頭率先縮減資本開支,行業內並購逐漸增多。據媒體披露,近一年來,全球石油公司延期、取消近150個項目,相當於1900萬桶/日産量。
不僅是國際石油巨頭,國內大型石油生産商也感受到了低油價的切膚之痛。據中國國家發改委介紹,中國的石油央企生産成本在40美元以上,而國際油價早已在去年第四季度就跌破了成本線。金銀島資訊副總裁、首席石油經濟研究員鐘健分析説:“低油價以後,對中國的原油勘探等開發性和物探類企業帶來很大的挑戰,對成本的控制,對過去低效油井的使用的挑戰性大大加強,對我們的勘探業是個挑戰。”
1月21日,布倫特原油跌到每桶27.79美金,中石油官方微博吐槽説,礦泉水比油還貴。據了解,中石油長慶油田、青海油田以及中石化的一些油田,其原油成本早已經高過目前的國際油價。來自大慶油田的工程師梁先生介紹説:“原來的石油工人是滿身油,現在你再看看,那是滿身水滿身冰,根本沒有油。相當於你磕頭機磕一百下,九十四下上來的都是水,生産成本合四十五美元每桶,這在中石油都還是低的。國際油價現在這麼低,我們就是賠錢在生産。”
雖然低油價使煉油和化工業務成本下降,下游煉化業務盈利得到改善,但在持續的低油價,以及低迷的需求衝擊下,“三桶油”在2015年10月披露的前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中石油凈利潤同比下降68.1%,中石化同比下降49.5%,中海油去年未經審計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3.4%。
為此,中國國內大型油企紛紛採取措施降本增效、開源節流。中石油董事長王宜林在此前的集團會議上表示,2016年將是公司發展極為困難的一年。而中海油日前已經宣佈減産。那麼,油企能否通過減産甚至停産來應對持續的低油價?專家指出,停産或關停意味著相應生産能力的失去將不可逆,重啟生産的成本很高。中國石油大學教授郭海濤介紹説:“石油的開採是要靠壓力的,要不斷往地下加壓,不是你想關就關,想開就能開。一旦關停,就有可能出現地質上的變化,這口井有可能就再也不能出油了。”
在此背景下,降投資、控成本、調薪酬、謀創新成為低油價時代國內油企的應對之道。比如,中國石化不久前就在沙特建立了首個海外煉化項目——延布煉廠,通過“走出去”實現增收。延布煉廠項目部總經理李希宏表示,延布煉廠的産品主要面向歐美市場,向國際市場提供高品質的油品,“隨著市場的需求的增長,哪的産品市場好,哪需要這種品質的産品,就可以把産品賣到那裏去。”
為應對低油價對行業的衝擊,國家發改委還設定了40美元的“地板價”,也就是説當國際油價低於每桶40美元時,國內成品油價格將不作調整。發改委相關人士也表示,由於中國石油資源稟賦差、生産成本高,油價過低會導致國內原油産能萎縮,削弱中國石油自給能力,使中國現有60%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快速、大幅上升,不利於保障能源安全。
根據業內人士預測,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國際油價仍將在40美元左右的低位徘徊。另據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透露,“十三五”時期,將實現成品油價格完全市場化。對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建議,在扭曲的“地板價格”營造的生存空間裏,國內油企更應當居安思危,“通過價格扭曲來給他獲得生存空間,這個肯定不能長久。未來三五年有這種可能,中長期大宗商品價格會在低位,還一直給予這樣的保護麼,是不可持續的,也會受到國際上的壓力,不是一個長久之計,未來對於能源企業來講,一方面國家要理順産品價格,由市場化定價;油氣行業要主動改革,苦練內功、節約成本,增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