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炒哈里斯“遏華”言論折射日本焦慮心態

2016-02-01 10:07:1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李雪

圖片默認標題

資料圖:哈里斯

  1月28日上午,日本共同社報道稱哈里斯表態防衛中國對釣魚島的攻擊,認為美軍明確表示將進行軍事干預。接下來,日本媒體群起炒作此則新聞——《産經新聞》斷言:“哈里斯等於推翻了美國迄今對於釣魚島主權不採取特定立場的主張”;《日本時報》聳人聽聞地以“美國將軍誓言保衛釣魚島,稱中國為可能的入侵者”為標題進行報道;《日本經濟新聞》強調:哈里斯稱作為亞太同盟國家的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要聯合起來建立對中國的包圍網。

  實際上,日本媒體熱炒的所謂“哈里斯表態”,不過是哈里斯1月27日在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發表的一次普通演講。該中心是一家非盈利、非黨派、非官方的政策研究思想庫,是美國具有保守色彩的重要戰略和政策研究機構,被稱為“強硬路線者之家”和“冷戰思想庫”,在此地發表對華強硬的演講再正常不過,這僅僅是是表明瞭哈里斯本人的一種觀點,與美國政府官方態度無甚關聯。筆者認為,日本媒體對此次演講過度解讀充分體現了日本當下的焦慮心態:

  焦慮之一:恐再成“棄子”,對美日能否同心遏華心存疑慮

  哈里斯作為有史以來軍階最高的“日裔美國人”就任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時,日本媒體對其日裔血統激動不已;而此後哈里斯一再展示出對華強硬的態度,更令日本媒體“熱血沸騰”,一廂情願的認為從此美日將在遏制中國的道路上齊心並進。

  其實,日本媒體的這種過度解讀,恰恰表明日本對美日同盟心存焦慮。説到底,美日同盟的主導權取決於美國,日本只不過是美國同盟戰略中的一顆“棋子”,根據需要隨時啟用或“雪藏”。上世紀70年代的“越頂外交”給日本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進入新世紀後,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美國在許多問題上急需中國合作,進而提出“中美國”、“G2”等概念,讓日本更加憂心忡忡——去年習近平訪美取得了重要成果,發展“新型大國關係”成為雙方共識;而近期朝鮮核子試驗,美國務卿隨即造訪中國尋求解決之道。上述種種都使原本就懷有強烈危機意識的日本人陷入“被美國拋棄”的疑懼之中。

  此時,哈里斯言論一齣,日媒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刻意熱炒,本意為彰顯美日同盟之堅固,實則表明對美國恐將再次上演“越頂外交”之焦慮。

  焦慮之二:中國崛起勢不可擋,與華競爭劣勢日益顯現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的強勁增長,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軍事現代化快速推進,文化魅力日益凸顯,崛起勢頭勢不可擋;而日本遭遇了“失去的二十年”,經濟被中國超越,政治影響力差距越來越大,軍事實力難以同中國抗衡。

  近代以來,日本自認為優越于中國,一直俯視中國為“小弟”,如今卻被中國在短短幾十年內迅速反超,心理落差之大可想而知。隨著中國實力日益增強,日本在中日權益之爭中爭得優勢的可能性愈加顯得微乎其微。因此,對日本來説,當務之急是傍上美國這個“大哥”,處處給中國製造麻煩,進而遏制中國發展勢頭並從中漁利。此次熱炒哈里斯發言,目的正是“拉大旗作虎皮”,企圖借助美國掣肘中國,也恰恰顯示了日本面對中國崛起勢頭的焦慮感。

  焦慮之三:日本地位日益衰落,“政治大國”恐成幻想

  戰後,日本接受美國的安排,成了“大哥”的“小跟班”。隨著日本經濟崛起,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成為政治大國的期待愈來愈強烈。從太平首相時期的《綜合安全保障戰略》到鈴木首相的“千里海防論”,從向海外派兵到試圖“入常”,日本處心積慮地謀求“政治大國”地位。然而,時至今日,日本“政治大國”之夢漸行漸遠:美國對日本的壓制與束縛,中國崛起對日本的衝擊,俄羅斯東進戰略的推行——在亞太大國博弈日趨激烈之際,日本則逐漸淪為二流角色,“政治大國”的美夢難以成真。

  在此情況下,日本由於不能正視歷史而遭到周邊國家的警惕與防範,由於國力的衰退而無力單獨應對大國角逐。因此,日本越來越寄希望於依託美國爭權奪益。為了體現其存在感,日本不斷挑起事端,於是,一次普通的演講就被日本媒體解讀出了無數“新意”。

  事實上,哈里斯的演講不過是秉持了其一貫的對華強硬態度,並且,根本不代表美國官方立場。對日媒“刷存在感”般的熱烈解讀,中國無須在意——29日,中國政府僅以寥寥數語作出回應:中方注意到有關報道,希望美方在釣魚島問題上謹言慎行,以實際行動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和中美關係大局——充分顯示出中國作為崛起中的大國自信和氣魄。(崔輝)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