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國經濟供給側改革的全球紅利
新華社北京2月29日電 題:開啟新週期分享新機遇——聚焦中國經濟供給側改革的全球紅利
新華社記者俞懋峰
兩會召開在即,中國經濟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觀察中國經濟,從外部看,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外需下降,出口拉動作用減弱;從內部看,要素成本上升,投資對經濟推動的效率亟待提升。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大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形勢使然,大勢所趨。
有國際媒體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成為今年乃至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新“路標”。海外觀察人士期待,這一重大理論創新帶動政策實踐,為中國經濟開啟新的上升週期,讓世界分享更多“中國機遇”。
墨西哥技術自治工學院國際關係學教授烏利塞斯·格拉納多斯對新華社記者表示,中國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表明並不打算走傳統刺激的老路,而是以全新發展理念,尋求創新動力來穩增長、調結構,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探出新途。
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發力?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海外媒體大量報道了這次會議明確的五大任務: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春節前,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又研究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確定了今年的工作重點。而在即將開始的兩會上,代表們預計將圍繞供給側改革,提出諸多具體落實的建言獻策。
澳大利亞創新金融研究院院長郭生祥指出,中國需針對經濟的優勢與短板,設計出既符合經濟學規律又適合中國國情的政策措施,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這一方向上前行,並開始顯現實效。
有海外經濟學者認為,短期看,中國的供給側改革將著力解決過剩産能和房地産庫存,遏制企業成本上漲和工業品價格下跌勢頭,擴大有效供給,釋放部分財政金融風險。長期看,中國政府將催動資源流向更具發展潛力的産業,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源。雖然一些傳統行業會出現調整,但中國經濟整體效率將提升,增長也將更可持續。
與此同時,實現新躍升的中國經濟將繼續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能。郭生祥認為,為提供有效和優質供給,中國將放鬆市場準入並降低進口關稅,高端産品出口國將受益於規模龐大的中國市場。同時,中國與其他經濟體的分工將更為細化,更多高品質“中國製造”、“中國資本”、“中國方案”會呈現給世界。
中國供給側改革的世界紅利還特別體現在創新互動上。中國對全球新技術的需求會更加旺盛,而中國創新也將源源不斷對外輸出,中國多個産業將與世界深度對接融合,信息、資本、人才等要素將進入雙向互動、緊密聯通的新階段。
有分析指出,中國在供給端的銳意革新並不意味著忽視需求對經濟的作用。中國看重的是供給和需求兩個齒輪相互耦合、高效配搭,驅動經濟列車轟鳴向前。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認為,中國經濟提質增效一方面要推進供給側改革,更加注重創新和提高全要素生産率,由過去主要通過要素投入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另一方面也要推進需求側改革,例如通過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等擴大內需、刺激消費。
中國供給側改革的理念和實踐得到國際觀察人士的讚賞。歐洲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埃裏克松説,中國發起供給側改革將對世界經濟産生積極影響,為其他國家提供非常有益的借鑒。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不僅將進一步融入全球經貿體系,還將成為促進經濟秩序合理化、公平化的積極因素,向世界傳遞中國經濟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