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展望:3.0版的中國開放將重塑全球化
【光明論•專家學者話兩會】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 相均泳
目前,我國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以“引進來”為主的開放1.0和以“走出去”為主的開放2.0兩個階段。“十三五”這五年,我國將進入“引進來和走出去並舉”的開放3.0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國將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一方面要把全球資源“引進來”在國內配置,另一方面也會“走出去”配置全球資源。在這個過程中,我國將出現一批更加國際化的跨國企業,完成遍佈全球的生産網絡和經營網絡;同時,不斷在更高水準上統籌國內國際分工,引領全球價值鏈;進而全面積極參與國際經濟規則制定,形成影響全球的中國話語權。
引領全球價值鏈,朋友圈覆蓋全球
隨著我國跨國企業國際化經營的不斷深入,我國企業由最初的適應和嵌入他國跨國公司的全球價值鏈逐步升級為部分引領,甚至主導全球價值鏈。我國企業最初的角色是世界的生産車間和組裝車間,是“世界工廠”;之後,開始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逐漸構建自己引領的全球價值鏈,利用産品、技術、品牌或管理的比較優勢,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並吸納當地企業或第三國企業參加,構建自己的國際生産經營網絡,實現自己全球價值鏈向海外延伸。但是,中國跨國公司也面臨較大挑戰,一是在全球價值鏈中處於較為低端且競爭夥伴集中的層面,二是提供支撐和服務的現代服務業遠遠落後於跨國公司發展的步伐。
在進入開放3.0階段的“十三五”這五年,我國的跨國公司將建成中國企業主導和引領的全球價值鏈,構建中國企業的國際分工體系,連接全球企業和産業,釋放中國的産能,形成覆蓋全球的朋友圈。我國跨國公司一方面能夠適應全球市場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實現産品差異化競爭力,形成一批中國自主的國際知名品牌;另一方面全面掌握價值鏈的上游和下游,能夠完成從設計、産品開發、生産製造、行銷、交貨、消費、售後服務、最後循環利用等各種增值活動。同時,與之配套的企業管理服務、法律服務、諮詢與調查、廣告業、職業仲介服務等商務服務業,以及銀行、保險、信託、證券和租賃等金融業也將獲得長足發展,可以支撐我國跨國公司引領全球價值鏈。
中國企業國際化,跨國公司遍佈全球
我國跨國公司發展起步較晚,1979年10月成立了首家真正意義上跨國公司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1989年,中國銀行第一次進入世界500強排行榜,標誌著中國企業第一次進入全球商業的評價體系。此後,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企業的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跨國公司數量越來越多,進入世界500強的隊伍不斷壯大。2015年7月公佈最新《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顯示,我國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上榜企業數量達到106家,穩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128家),遠遠超過日本(54家)。其中,3家中國企業穩居前十,中國石化更是取代了殼牌石油位列第二。
在進入開放3.0階段的“十三五”這五年,我國的跨國公司將更加發展壯大。中國跨國企業將在全球各地辦廠開店、買礦置地、並購入股、設立境外分支機構和網點,完成對自己生産經營網絡的構建,實現在全球範圍整合利用資源和組織生産經營活動。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我國跨國企業的國際市場開拓能力,增強其資本和技術要素的全球配置能力,提升其管理和人才的國際化水準,進而形成國際化經營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跨境並購投資和跨國經營,獲得全球品牌、技術等戰略性資産,提升我國跨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形成遍佈全球的跨國公司網絡。
書寫國際新規則,話語權影響全球
隨著我國跨國企業的全球化發展,中國標準、中國技術和中國服務也必須“走出去”,為跨國企業提供必要的支持,進而更好地帶動中國資本、中國企業和中國裝備走向世界。目前,我國的高鐵、特高壓等一系列中國標準已經在國際上搶到了制定標準的話語權,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國際標準體系。在中國跨國企業走向世界,引領全球價值鏈的過程中,中國標準、中國規則乃至中國價值也要走向世界,形成全球對中國製造和中國“智”造的制度性依賴,為我國産業升級和打開國際市場創造條件。
在進入開放3.0階段的“十三五”這五年,我國跨國企業將在更多的行業掌握國際標準,形成企業的國際話語權。與之相適應,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也將獲得相應的提高。在“規則為王”的時代,牢牢抓住國際規則制定的主動權,打造我國的全球話語權。一方面,中國將積極參與現行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積極推動現有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另一方面,中國也將大力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運營好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發展銀行,構建全球自貿區網絡,探索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新貿易、投資和金融規則,提升規則制定的主導權,建立“共同制定的規則”,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