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提出航空工業應成為中國製造走出去“名片”

2016-03-11 17:29:0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圖片默認標題

  全國人大代表,中航工業直升機董事長余楓就促進國産民用直升機産業發展提出相關建議 李嚴攝

  原標題:人大代表為中國成為直升機工業強國“支招兒” 政協委員提出航空工業應成為中國製造走出去“名片”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嚴):無論是全國人大代表正在審查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還是中國政府已經公佈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都提出要推動航空業發展。”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也提出,航空工業應成為中國製造走出去的“名片”。他們還圍繞中國成為直升機強國、進一步完善航空領域知識産權保護等積極建言。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對中國製造,尤其是航空航天、重大裝備這些領域都提出了具體的規劃,而建設航空工業強國也對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中國製造2025”戰略具有重要意義。長期從事直升機研發工作的全國人大代表、中航工業直升機公司董事長余楓透露,中國已經成為繼俄美之後第三個擁有研製重型直升機能力的國家。

  不過,他也表示,中國要成為直升機工業的強國還需進一步努力。因此,在今年全國人大年度例會上,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中航工業直升機公司董事長余楓就提出了促進國産民用直升機産業發展的相關建議,“這個建議內容主要是:制定中長期規劃及配套的産業發展、財政補助和稅收優惠政策。要重視航空基礎産業發展,支持企業不斷提升基礎能力和參與國際化競爭能力;二是加大技術研究扶持,鼓勵攻克技術瓶頸;三是加大技術改造和製造裝備的投入力度,促進自主知識産權的工藝技術、裝備等快速投入使用;四是設立直升機産業智慧製造專項資金。”

圖片默認標題

  全國政協委員,中航工業副總工程師楊偉今年帶來的提案聚焦飛機外型設計法律保護。李嚴攝

  經過60多年的研發,中國已經在航空領域擁有了一大批豐碩成果。但是由於配套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一些科研成果、知識産權尚得不到有效保護。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航工業副總工程師楊偉就帶來了關於立法保護飛機外型設計的建議。在對比了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相關保護規定後,楊偉認為:“美國保護專利的時間比我們長,每五年可以延長,實際上對飛機外觀根據實際情況做了保護。歐洲保護期是五年,但是可以延五次,最長可以保護25年。日本和我國香港地區都是15年。我們國家第一個保護時間短,第二個不能延長受保護時長。”

  由於保密的原因,部分型號飛機在機場試飛時,製造企業和研發部門是不對外公佈相關信息的。但一些不法人員會利用試驗、試飛和公開宣傳中獲得的飛機圖片等信息,搶先進行模倣並開發産品,並主張享有知識産權,進而意圖獲得不正當利益。為避免類似情況發生,楊偉希望相關法律做出調整:“我們的建議大概是這樣的——一個是關於外觀保護,我們希望是兩種:一種是延長時間;第二種是要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能夠公開的外觀,還有一種是我先保護、但是不公開外觀,還是內部外觀,但是我們註冊了外觀,依據這個來進行保護。第二是希望在國防專利裏面能夠把外觀保護含進去。”

  航空工業是技術密集型的國家戰略産業,具有極強的技術輻射性和産業帶動性,隨著中國航空技術水準的不斷提升,不少這一領域的代表委員都提出,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有利於技術創新,也更有利於航空産業的發展。

  而作為一名老航空人,全國政協委員、中航工業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孫聰則提出,讓航空工業成為中國製造走出去的“名片”,這應該是中國航空人新的努力方向,“現在政府有想法了,企業有想法了,二者合一了,應該説現在是最好的時機。現在大方向有了、政策有了,我們航空工業能不能作為一張走出去的名片呢?應該説,現在是我們航空人需要努力的大好時機。我們企業應該通過各種機會,在國家大的宏觀體制下,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