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慈成年記——我國首部慈善法漸行漸近
原標題:小慈成年記——我國首部慈善法漸行漸近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新媒體專電(記者陳斌傑 朱翃 熊琳)大家好,我是小慈,全名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今天我特別高興,因為關於我能否“成年”的問題,全國人大11日已經開始審議啦。如果在16日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最終表決中,代表叔叔和代表阿姨投票通過,那麼我就成為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法律,正式成年啦。
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我的成長經歷吧。
很慚愧,我已經記不得自己的生日。我記得,民政部的叔叔阿姨曾向全國人大和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提出起草《慈善事業促進法》的立法建議,這應該是跟我的誕生有關的一個重要事件。
中國的慈善公益事業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公募、非公募基金會、民間公益組織紛紛涌現,“人人公益”的理念也深入人心,而且互聯網催生了公益眾籌、體驗式捐贈的新模式。數據顯示,社會捐贈額從2006年的不足100億元發展到目前的1000億元左右。
漸漸地,我何時成為正式法律的問題引起了大家的關注。2008年以來,共有全國人大代表800多人次提出制定慈善法的議案27件、建議29件,反映了社會各方面的熱切期盼。制定慈善法先後列入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
除了官方機構,學界和媒體界也對我的身世給予了極大的關注。2014年年底,有5部慈善法民間建議稿同時公佈。它們分別是由北京大學法學院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和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NGO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中山大學中國公益慈善研究院等6家機構提交的。
最近一年多的時間裏,黨中央和全國人大對我的成長給予了悉心的關懷。2015年10月,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將慈善法草案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經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審議修改後,2015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對慈善法草案進行了再次審議,並決定將草案提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
依照立法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的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于2016年1月11日將修改後的慈善法草案印送各位全國人大代表徵求意見,同時通過中國人大網再次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2016年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聽取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的彙報,原則同意《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草案)〉幾個主要問題的請示》,並就進一步修改完善作出重要指示。根據黨中央指示精神,對草案作了進一步修改完善。在上述工作基礎上,形成了提請大會審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草案)》。
小慈終於有望“成年”,可以正式發揮法律的作用啦。那麼大家對我的“成年”問題怎麼看呢?
傅瑩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慈善法是我們國家慈善事業建設的第一部基礎性和綜合性的法律。中國的慈善事業發展是很快的,但在監管方面也還是面臨一些困難,存在一些不足,社會公眾認為慈善捐贈的結果到底怎麼樣不托底,所以我們需要有這麼一部法律,構建一個更加規範的環境,讓捐贈者能夠得到更好的保障,能夠得到尊重,讓求助的人能夠有章可循,尤其是讓欺詐行為受到懲處,能夠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更好的弘揚。
全國人大代表沈志剛説,對於這部慈善法的出臺,社會的期盼是非常迫切的。這部法律對養成和促進社會民眾對慈善的認識和理解有很大的幫助。沈志剛認為,社會大眾不缺乏善心,我們這個民族是崇尚善的民族,但沒有法律的規範和保護,使得一些慈善事業不透明被詬病,一些“偽慈善”也不時出現。希望這部法律的推出,能鼓勵社會各群體支持我國的慈善事業,並在合法合規的路徑下,將慈善事業發展壯大。
專業律師龔清華表示,慈善法草案提交大會審議,從立法角度上填補了該領域基本法空白,對於規範慈善機構、慈善行為和慈善流程有重要意義。“我比較關注的一點是,慈善法草案構建了行政監管、行業監督、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立體化的監管體系,強化了對慈善組織與慈善活動的全過程監督和全方位監管,體現了未來慈善事業監管的合理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