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都採納了我的建議

2016-03-15 22:44:3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靳松

圖片默認標題

姚建民代表

  原標題:代表: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都採納了我的建議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白昊):“《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綱要》都採納了我的建議!” 來自山西代表團的全國人大代表姚建民興奮地對國際在線記者説。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于3月5日開幕後,各代表團對《政府工作報告(草案)》和《“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進行了審議、審查。13日,大會主席團舉行的會議宣佈,國務院認真研究了代表們的意見,根據這些意見,對《政府工作報告(草案)》共修改61處,對《綱要(草案)》修改57處,而姚建民代表發現,他提出的建議在《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分別被採納了一條。

  姚建民代表是山西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員。去年曾提出“技術成果轉化法”的他今年提出了關於旱作農業推廣、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等項建議。

  關於旱作農業推廣的建議,他介紹説:“‘十三五’綱要草案第33頁的‘高效節水灌溉行動’這點很好,水利工程非常重要,節水也非常重要。但是國家在推廣節水的過程中還應該推廣旱作農業技術”。

  旱作農業技術是一種不用灌溉而且當前相對成熟的技術。姚建民經過十多年的實驗栽培,證明,在長城沿線只有降水沒有水源的農牧交界貧困地區,通過採用他帶頭研製的滲水地膜等旱作農業技術,穀子的畝産能夠達到1200斤,是原産量的5至6倍,每畝經濟效益超過1000元。此外,收割後的秸稈還可以用作飼料,發展北鄰的畜牧業,形成産業鏈。而在長城沿線,同等條件的地區有2億畝,如果全部採用旱作農業技術,預計效益會超過2000億元。因此,旱作農業的推廣無論從科技發展上講、經濟效益上講還是地區脫貧、精準扶貧上講,都是非常重要的。

  姚建民説:“我在小組會上和全體會議上都作了發言,發言的時候我一直在強調這個問題,山西團還就此讓我進行了一上午的專題講座。我們分管農業和扶貧的省委副書記對這個事情特別重視,這點我特別高興。這一條被採納了,能放到‘十三五’的規劃裏,就説明在未來五年內,旱作農業在中國就有了一席之地。有了一席之地,這個産業就能發展,所以我覺得還是很務實的”。

  關於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的建議,姚建民代表介紹説:“政府工作報告裏的第30條修改意見,原來的第24頁第4段第9行補充了我建議的‘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內容”。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目標群體是“在城市磨練過,再願意回農村從事農業的人”。在城市化的必然趨勢之下,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的農村,必然形成地多人少的局面,為工商資本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條件。

  “過去的培訓是面向全部農民,基本是形式性培訓,花錢多,效果不好。而農民中的年輕人受過文化教育,有市場、經營管理的知識。此時再進行的農業生産就不是為了吃飽,而是産業化經營,甚至一二三産業同時發展。這樣的農業才能跟國際接軌,競爭力才強。生産成本低,效益高,可以為城市居民提供更安全、品質更好的食物。”

  最後,姚建民談到了對“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期待:這些好的思想、代表們的智慧、全國人民的智慧,進入了“十三五”規劃,確定下來,接下來就是看怎麼行動了。今年是行動年,我對這個目標是蠻有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