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興慶:以三大創新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2016-03-18 18:34:59|來源:光明網|編輯:靳松

  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和提交全國人大代表審議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很好地體現了五大發展理念,特別是明確提出要推動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態環境。這是全社會的共同任務,農業肩負的使命尤為重大。

  農業是自然再生産與經濟再生産相交織的特殊産業,既對自然生態環境有很強的依賴,也對自然生態環境産生明顯影響。長期以來,在增産導向的政策體系的作用下,我國農業生産實現了快速發展。但必須看到,目前達到的這麼高的農業産能中,相當部分是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的,是在“吃子孫飯”、透支未來。例如,我國人多地少的資源稟賦決定了我國農業必須實行集約經營、使用較多外部投入品,但我國以鼓勵農業增産為導向的投入品價格政策、投入品製造部門的低技術水準、農民缺乏科學合理使用知識,共同導致我國農業投入品過量使用、有效利用率低,不僅增加了農業生産成本,而且對土壤、水體造成嚴重污染,甚至影響到農産品品質安全。這種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的産能,是一種不健康、不可持續的産能,也可以説是一種“有毒産能”,必須儘快退出。推動農業走上綠色發展道路,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農業,是推動全社會綠色發展的主戰場,也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

  讓農業儘快“綠”起來,根本出路在創新。

  首先,要推進理念的創新。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要儘快從把數量矛盾作為主要矛盾、把增産作為主要追求的傳統農業發展理念中走出來,根據全社會對農産品品質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的發展趨勢,把提高農産品品質安全水準作為農業發展的優先目標,把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為人們提供休閒觀光新去處作為農業發展的時代使命。要樹立大食物、大農業的理念,不能僅僅盯著20億畝耕地,還要看到60億畝草原、46億畝林地和幾千萬畝養殖水面蘊藏的巨大潛力。要樹立農業多功能的理念,不能僅僅注重農業提供農産品的功能,還要注重發揮農業的文化傳承、休閒觀光、生態涵養等功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要樹立統籌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理念,不能固守傳統的自給自足思維模式,應大力實施農業走去出戰略,加強與主要農業貿易夥伴國的戰略合作,為國內農業調結構、轉方式騰出空間。

  第二,要推進科技創新。在農産品短缺時代,農業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是提高單産。要適應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大趨勢,把保障農産品品質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作為農業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改革品種審定辦法和評價標準,引導科研人員按照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方向培育新品種。加大緩控釋肥等新型肥料、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的研發和推廣力度,推廣水肥一體化、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新技術,為實現化肥和農藥零增長提供技術支撐。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農産品産地污染治理修復等實用技術研發力度,開展秸稈收儲運及産業化技術研發、地膜殘膜資源化利用、低成本易推廣可降解地膜研發等科研攻關。加強農業節水灌溉新模式的研究,建立健全農業節水技術體系,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第三,要推進制度創新。關鍵是構建起有利於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建立耕地輪作休耕制度,以有利於耕地休養生息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在地下水漏斗區、重金屬污染區、生態嚴重退化地區安排一定面積的耕地用於休耕,對休耕農民給予必要的糧食或現金補助。建立生産者激勵機制,推進農業水價形成機制改革,促進水權交易,調動生産者節水積極性;深化農地産權制度改革,鼓勵生産者進行耕地地力建設等長期投資。建立第三方治理機制,實行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為農民提供測土配方施肥服務,建立養殖小區、集中處理畜禽糞便。建立健全農産品品質安全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倒逼農業生産者採用標準化生産方式。(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研究員 葉興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