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心中“兩會關鍵詞”:攻堅之年、一帶一路
原標題:代表委員會前話兩會關鍵詞 新願景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代表委員們心中的“兩會關鍵詞”是哪些?本報記者就此採訪了部分代表委員。
“十三五”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採訪中,兩個“開局”被很多代表委員提及。“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強調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也是熱議話題。
來自安徽的農民工人大代表劉麗,對“共享”這個詞的感觸特別深。她説,必須堅持共享,實現發展的公平正義。劉麗在廈門打工多年,親身體會到了城鄉之間、沿海和內地的差距。“比如農村公共設施的不健全。如果突然有什麼急病,打‘120’,等救護車到鄉下都不知道啥時候了。”劉麗説。
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寧夏區委主委孫貴寶認為,西北地區任務更加艱巨。他認為,帶動西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在於城市群的打造、城市化品質的提高以及區域內城市間的互聯互通,這是西北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
“攻堅之年”
今年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許多代表委員關心的話題。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擴大有效供給。因此,只要能增加有效需求與有效供給相適應的有效投資,中國經濟的轉型增長就可以精準發力。”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社科院院長王戰認為,歷史上每一次調整發展都具有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共同之處,譬如上世紀80年代初的農村改革、90年代初的國有企業改革等,而且每一次調整都會孕育新一輪更大發展。
除了結構性改革,扶貧同樣是一場攻堅戰。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財政廳廳長李岷認為,打贏扶貧攻堅戰,中國有四大優勢:一是戰略優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上升為中央層面的戰略,也成為中國對世界的莊嚴承諾。二是政策優勢。例如,貴州省市縣鄉四級黨委政府都把扶貧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時出臺針對性政策,將扶貧任務落實到人。三是制度優勢。通過“一對一”地結對子幫扶,可以有效集中社會力量幫助扶貧。四是民心優勢。貧困群眾尋求致富的願望十分強烈,這將十分有助於其參與到各種扶貧項目與致富産業之中。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作為國家三大戰略之一,引起了很多代表委員的格外關注。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常委潘慶林是一位有著30年海外生活經歷的歸國華僑。在出國考察時,潘慶林感受到了沿線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歡迎。“中國企業走出去應當重視華僑的力量。”潘慶林強調,“華僑對於當地的風土人情比較了解,可以協助前往投資的華商更快、更準確地了解當地情況,使海外投資更加順暢,更加有的放矢。”
潘慶林認為,實施“一帶一路”不僅要依靠國有企業的力量,也要借助民間力量,將更多的中小企業發動起來投資、創業。同時,也要避免盲目投資,要真正做到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蔡玲介紹説,民建中央在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關於支持民營企業“走出去”推動“一帶一路”加快發展》的提案,其中建議進一步構建和完善政策扶持體系,創新金融支持政策;同時完善民營企業“走出去”服務平臺機制,儘快建立對外信息統計與披露制度,編制規範指導手冊,整合政府公共服務信息和各部門的優惠政策。
(本報記者 潘旭濤 葉曉楠 王俊嶺 尹婕 柴逸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