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豐富世界政治制度形式

2016-03-04 00:08:56|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編輯:靳松

  厚植中國國情 匯聚磅薄力量——人民政協豐富世界政治制度形式

  今天,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隆重開幕。67年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制定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産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開闢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新紀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體現了中國共産黨人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踐和制度設計上的獨創性貢獻。

  人民政協制度産生於民主革命歷史發展過程中,是中國共産黨和各民主黨派長期合作奮鬥的結果。人民政協承擔了建立新的國家政權的歷史使命,形成了政黨、政協、政權三個系統互為支撐的國家政治制度架構,是深深植根于中國基本國情的政治制度。因此,它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理論見之於實踐,並在實踐中不斷得到檢驗與修正的産物。這一制度提供了一種有別於西方模式的民主政治架構,豐富了世界政治制度的形式,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特色,是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證明,人民政協制度有利於廣泛凝聚共識、有利於不斷增進團結,是適合中國國情、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協會議與人民代表大會同為代表民意的機構,同為國家政治制度的重要構成要素,同為不可或缺的國家政治制度中的一個部分,同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建立發展,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這兩種制度所主要體現的協商民主和選舉民主,不僅構成了國家制度層面上的民主形態,還共同完善了我國立體化全方位的民主政治制度結構。67年的光輝歷程和偉大實踐,為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增強了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國人民只要從自己的國情出發,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注意吸收外國先進文明成果,積極進取,勇於創新,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就一定可以創造出最適合自己、最可靠、最管用的制度。

  伴隨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不斷探索,中國共産黨對中國民主政治發展道路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人民政協事業不斷煥發出新的勃勃生機。2006年初,《中共中央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頒發,它是中共中央第一次專門就人民政協工作頒發文件。之後,中共十八大再次為人民政協事業大發展提供了歷史契機。十八大報告提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首次明確“協商民主”概念,並指出要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作出了進一步部署,將“協商民主”定位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並形成了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的全面部署。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已經成為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重點,也是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課題。作為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通過人民政協實現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把協商民主貫穿政協履職全過程,不斷提高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水準,人民政協不僅在國家政治生活中日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愈發凸顯協商民主這種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特有形式的獨特優勢。人民政協正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斷豐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內容和形式,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凝聚廣泛共識、注入源源動力。

  當前,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一方面,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熱切,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期待更加強烈;另一方面,社會結構變動、利益格局調整帶來的利益摩擦、觀念碰撞也更加頻繁,達成廣泛共識的必要性比以往更加迫切。當此之時,我們更應牢牢把握人民政協是發揚民主的平臺、政治協商的平臺、統一戰線的平臺的屬性,充分發揮人民政協聯繫廣大群眾、代表各界人士的優勢,更好組織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入開展協商議政,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主題,鼓勵和支持各種意見的交流交鋒交融,通過改進工作方式方法、規範細化程式機制,更好地創造多向交流的環境,更好地搭建協商溝通的平臺,努力創造暢所欲言、寬鬆活躍的民主氛圍。與此同時,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關鍵在於提高協商民主的有效性。這就要求積極拓展協商內容、豐富協商形式、增加協商密度,建立健全協商議題,提出、活動組織、成果採納落實和反饋機制,不斷提高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水準。只要把中國共産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聯繫群眾、服務群眾、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的全過程、各環節,就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時代,做好協商民主的大文章,為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凝聚廣泛共識、匯聚磅薄力量。

  目前,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這就為人民政協更好地履行職能、議政建言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政協要把為“十三五”時期發展獻計出力作為履行職能的主線,建真言、謀良策、出實招,積極宣傳改革發展的大政方針,及時反映群眾利益和訴求,努力做好協調關係、化解矛盾、理順情緒、解疑釋惑工作,積極引導所聯繫群眾正確對待利益格局調整,團結更多人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圍繞重要改革舉措貫徹執行和改革任務落實完成情況加強民主監督,敢於講真話、進諍言,勇於提出建議和批評,推動各項改革發展舉措落到實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歷史的發展,總有一些關鍵的時間節點。習近平同志指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大幕已經拉開,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衝刺的艱巨任務落在我們這一代人肩上。人民在期待著我們,歷史在期待著我們,世界在期待著我們。目標越偉大,願景越光明,使命越艱巨,責任越重大,越需要匯聚起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新形勢新任務賦予人民政協更重的歷史責任和使命擔當,也為人民政協更好地履行職能、發揮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政協必須乘勢而上,積極作為,有效履職,更加堅定地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必勝的信心、昂揚的鬥志、紮實的努力投身新的歷史進軍,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政協副主席 文章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