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快評:緩解"中國軍費焦慮症"需要三樣東西

2016-03-05 13:32:24|來源:中新網|編輯:王濤

  原標題:兩會快評:緩解"中國軍費焦慮症"需要三樣東西

  中新社北京3月5日電 題:緩解“中國軍費焦慮症”需要三樣東西

  中新社記者 沈嘉

  時隔五年之後,中國軍費預算增幅重返個位數。5日披露的官方數字為7.6%,大大低於此前外界的預期。

  每年全國兩會的新聞發佈會上,軍費已成為大會發言人的“必答題”。從李肇星到傅瑩,年年釋疑。

  然而無論增速高低,中國軍費還是會令某些國家憂心忡忡,仿佛數字背後隱藏著的是一股不斷增長的威脅。

  緩解這種“焦慮症”,需要的不是炮艦或藥丸,而是幾樣簡單的東西。

  首先,一本歷史書。

  過去的百年曆史表明,國防弱既不會為中國贏得外界尊重,也不能增加民眾的福祉,反倒帶來遭人欺的深刻教訓。

  和平是需要實力來維持和維護的。唯此,民眾才能安居樂業,國家現代化車輪才能不斷前進,地區秩序才能平衡穩定。

  從近30年的時間軸看,中國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當中唯一沒有打仗的國家,也是所有有核國家中唯一宣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中國軍費的開支,是為和平增加籌碼。

  其次,一個計算器。

  中國國防開支是否在合理水準,數字可以説話。

  近10年,中國國防費佔GDP比重平均約為1.3%,低於2.6%的世界平均水準。2015年,中國年度國防費不到美國的1/4,國民人均國防費相當於美國的1/18、日本的1/4。軍人人均數額約為美國的14.3%、日本的35.8%。

  可見,無論是國防費佔GDP比重,還是國民和軍人人均軍費數額,中國所處的水準都不算高。

  最後,一隻平光鏡。

  在國際輿論場中,有一種用“放大鏡”聚焦中國軍費數字,用“有色鏡”猜測中國軍費用途的話語定勢。

  其背後的深層動因,是思維路徑的固化。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增加軍費會被視作“中國軍事威脅論”的證據;而減少軍費又被認為是軍費不透明或存在隱性軍費。

  如果帶上了“平光鏡”則不難發現,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的原則始終沒有改變。中國發展國防的目的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中國並非依靠炮艦開路成長起來,而是結合了努力、自身稟賦與全球化提供的機遇,堅持改革開放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發展起來的。這一過程中,也給世界提供了經濟紅利,增加了公共産品的供給。

  能不能拋掉“中國軍費焦慮症”,很大程度上不取決於中國的姿態,而是取決於是否願意客觀公正地看待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