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常委蘇士澍:中國漢字文化不僅要傳承好還要走出去

2017-03-06 13:16:1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瑞芳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郝麗芳):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日前接受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人要寫好漢字,要把優秀的傳統文化世代相傳,同時,中國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要推動中國漢字文化走出去。

  蘇士澍表示,隨著社會進步科技發展,互聯網和手機的普及和廣泛應用,人們的學習和交流方式都發生了巨變,對漢字書寫的依賴度下降。但是中國人不能把漢字丟掉,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文化自信”很重要,無論何時,都要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他自己近兩年的提案都是圍繞“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的主題展開調研與討論。如今通過拼音拼寫,通過語音,就能把漢字表達出來,尤其是孩子們,書寫漢字的能力逐漸減弱。要讓孩子們從小學好中國字,長大做好中國人。我們是中國人,要把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世代相傳,不能因為互聯網發展了,就把本民族的東西丟掉了,這不應該。在3月4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分組討論中,蘇士澍發出《寫好中國字 做好中國人 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的倡議。當天,文藝界劉大為、楊曉陽、趙長青、龍瑞等委員先後在《倡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工商聯界莊聰生、謝伯陽、王玉鎖、盧志強等委員也對《倡議》做出了積極響應。《倡議》已經撥動了眾多委員的心弦,並得到了廣泛的響應。截至目前,聯名簽署倡議書的委員已經達到了一百多人,並且人數還在增加。

  蘇士澍説,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歷史沒有中斷的國家,這當中文字起著重要的作用,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著自己的文化承載方式,比如文字。古埃及、古羅馬開始也是象形文字, 但最終變成了拼音文字,只有中國的漢字走到今天。漢字從産生到現在,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這是我們民族的驕傲。雖然,漢字的字體有過改變,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將全國漢字統一成小篆,漢代變成LiSu ,盛唐變成唐楷。但是,中國社會無論怎麼向前發展,漢字一直沒有丟。

  “一帶一路”不僅僅是經濟發展之路,同時也承載著沿線國家的文化記憶。中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既要注重經濟交流,更要注重促進中國文化與絲路國家文化的互動融合。

  蘇士澍認為,隨著中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進一步實施,中國文化要逐漸走出去。要傳播中國文化,首先要把漢字文化傳播好。蘇士澍介紹: “去年在馬來西亞舉辦了一個中國詩書畫展覽,辦得很好,馬來西亞的一些孩子自己會寫漢字。我們了解到馬來西亞的中國書法家協會平常義務的給孩子們教課,書法家通過講解漢字音、形、義,一點點的給孩子們傳授如何寫漢字。雖然有些孩子漢語發音還不太準,但是會寫漢字。所以,國家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要傳播中國文化,也要傳播漢字,不要生搬硬套,不要講大道理,要通過生活實踐去‘觸摸’漢字,理解漢字,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蘇士澍表示:“中國文化走出去,首先語言要通,這就要求更好的傳播漢字文化。我覺得這方面的工作任重道遠,我們國家要加強傳統文化對外宣傳,要下大力氣給予資金支持。我們文創人員也會努力去思考,按照‘兩創精神’,努力去服務社會,服務大家。”

  一字一世界,一筆一精神。蘇士澍常委還表示,希望國人緊握漢字書寫之筆,重興漢字書寫之風,以漢字之美、漢字之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更強有力的精神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