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國企改革與行業體制改革仍是結構性供給側改革主線

2017-03-10 10:04:1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梁生文

  

  2017年,國有企業改革與行業體制改革仍然是結構性改革的主線,是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與推進主要行業體制改革形成發展新動能的基石。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通過簡政減稅、放寬準入、鼓勵創新,持續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這是我國解決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結構性失衡問題的精準政策調整指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要求對關係國計民生的,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的,國有經濟佔主導地位的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傳統壟斷型領域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必須提升作為行業主體的國有企業的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雖然國有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已經初步建立,但國有企業的內部治理結構與國有資産的管理方式仍不能完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國有企業的競爭力與市場經營激勵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國有企業的公平市場競爭地位仍需進一步明確。因此,為了健全國有企業的內部治理結構,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強化企業的內部治理約束與激勵,提升企業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為了使國有企業具有公平的市場運營環境,要繼續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的職能,為國有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使國有企業能夠更加關注于市場目標的實現,提高國有資本的使用效率。為了使國有企業能夠更好地發揮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必須協調國有資本管理體制改革與國有經濟佔主導地位的領域的行業體制改革,既要改善和加強國有資産監管,確保資産保值增值,又要使通過完善市場競爭和行業監管來形成對國有企業的外部約束。

  第二,必須提升國有資本的配置和運營效率,管好用好國有資本。長期以來,傳統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模式和國有企業考核機制是一些行業內産能過剩的根源之一。以電力行業為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7年要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産能5000萬千瓦以上,以防範化解煤電産能過剩風險,提高煤電行業效率。造成産能過剩的原因不僅來自企業內部激勵,還來自外部激勵的缺失。同時長期以來電力行業缺乏引導電力投資的正確價格信號是造成産能過剩的又一根源。因此國有資本運營效率的提升必須有賴於重點領域內體制改革。如果國有資本的運營和監管體制與行業改革無法有效協調,那麼國有企業的過度投資激勵就無法得到有效約束,在經濟新常態和巨大投資存量的條件下,國有企業財務杠桿約束可能進一步硬化。

  第三,必須進一步推進重點領域的行業體制改革,推進市場化改革進程。2015年《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文》開啟了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方案預計也將很快出臺。這些重點領域的行業體制改革方案,本身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內容。這些領域的行業體制改革方案主要針對國有經濟佔主導地位的行業,改革重點在於開放競爭性業務並加強自然壟斷環節的監管,這就內在地要求將國資監管與行業競爭有機地結合起來。對於競爭性與非競爭性領域內的國有企業,監管理念必須與行業體制改革相協調,否則可能導致國有與非國有企業無法公平地參與市場競爭,與行業體制所確定的市場化導向掣肘。

  經濟發展新舊動能的轉換必須依靠企業內外部制度的共同改革。伴隨著以混合所有制和國資運營試點為突破口的國有資本運營和國有企業治理改革的不斷深入,重點領域的行業體制改革也將迎來新的改革契機。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精準發力、持續發力,完成短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並探索長期的可持續發展機制均值得期待。(馮永晟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