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中德合作”——專訪賽迪集團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秦海林

2017-05-27 09:51:2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瑞芳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茜):近年來,中德關係進入高水準發展階段,特別是2014年兩國建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以來,兩國領導人進一步鞏固政治互信、深化務實合作,雙邊關係取得長足發展。5月30日至6月2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訪問德國,並舉行中德總理年度會晤。日前,本台記者專訪了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簡稱“賽迪集團”)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秦海林。他表示,中德在經貿等領域的往來日益密切,碰撞與摩擦不可避免,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中德合作。

  2016年,中國超過美國,首次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合作夥伴。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德雙邊貿易額增長到1700億歐元。然而,在過去一年中,中德經貿關係也圍繞著企業並購、市場對等開放以及公平貿易出現了一些摩擦。針對這些摩擦,秦海林所長認為:“以前中國與外資企業的合作方式主要是依靠,用中國的市場來吸引外資優秀和先進的技術。現在中國企業也逐步強大起來,對僅僅靠市場換技術的方式不是那麼認同。中國企業的技術水準也在逐步提高,希望能與德國企業共同來開發相關技術,研究前沿技術,共同獲取中國市場。這跟之前是不一樣的。不能老是站在自己一方來看問題,要看到長期的合作關係。中國和德國之間的合作會越來越密切,越來越密切才會出現更多的爭議、談判和交流。這都是好的現象,因為只有提出了要求,才説明雙方感興趣。就怕連要求都提不出來,不願意提,説明對這個市場不感興趣。”

  中德兩國政府積極推動雙邊合作,並希望進一步擴大合作領域。秦海林所長髮現,在合作過程中,兩國的訴求有所不同。德國企業想進入中國市場,但又擔心自己技術的安全問題。比如,德國“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對接中主要的合作領域是智慧製造,而智慧製造主要體現在數字化生産,對數字安全的要求比較高。德國企業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中國企業希望獲取德國企業的經驗和技術。但當前中國的市場環境、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並不完善。因此,德國企業在進入中國時,對知識産權保護和數字安全方面有所擔憂。目前,中德中小企業間合作還處於試探階段。秦海林説:“我們政府其實已經在知識産權保護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這是一個過程。比如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吸引德方企業入駐或進行合作,採取政府資信進行擔保。各地方有不同的做法,來增信中國市場。”

  德國企業希望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打開中國市場,但中國企業近年來的發展水準在逐步提高。這導致德國駐華企業近年來在中國的滿意度降低,還有些企業抱怨在中國受到“不公平“待遇,進入中國市場越來越難了。對此,秦海林所長表示:“德國企業會有一種對比,以前和現在是不一樣的,這種感受使得德國企業感覺到,好像進入中國市場比以前難了。這個時候呢,他們沒有用發展的眼光來看。當然我們也要去適應,他們也要去適應這種變化。在與德方企業合作的過程中,特別是技術合作,樹立起知識産權保護和數據安全保護的相關意識,同時不斷地在政府層面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在市場經商環境的層面上做更多的工作。”

  市場與技術的開放都是相對的。秦海林所長建議,中德企業合作要將“共贏”作為出發點,真正把各自“壓箱底”的東西都拿出來。一方面,德方企業別瞞著自己的技術,向中國開放智慧製造領域的相關技術和機制等;另一方面,中國企業也需積極配合德方的企業共同開拓市場,維護市場秩序。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