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説世界想找到一扇觀察中國和中國共産黨的最佳窗口,那麼中國共産黨全國代表大會無疑是最好的選擇。這一次,透過中共十九大這扇窗口,外媒感受到的一個強烈信息,無疑是:開放的環境、透明的信息以及週到的服務。
1818名境外記者報名採訪十九大,佔記者總人數的一半以上;在已經舉行的新聞發佈會、記者招待會、集體採訪中,外媒均獲得較高比例的提問機會。其中在10月17日舉行的十九大首場新聞發佈會上,一共12次提問機會,外媒就獲得了7次,佔比近六成。
大會開幕前一週,已有不少境外記者在十九大新聞中心的組織下,對中國的歷史文化與公共服務、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接地氣”的現場採訪。這種對外媒“敞開大門”的歡迎姿態,是十九大展現的一個鮮明氣象。
這種開放透明,還體現在大會為參會記者提供12種文字的十九大報告稿,以及報告譯校人員的國際化方面。作為事關中國發展未來的一份綱領性文件,十九大報告是本次黨代會上最重要的關注點之一,也因此籠罩了些神秘色彩。不過,一批“外國面孔”在大會召開前十天就拿到了報告文稿進行譯校,成為最早看到十九大報告的外國人。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産黨首次邀請外籍專家參與黨代會報告外文版的譯校工作。對此,參與此項工作的阿拉伯文專家葉海亞感嘆説:“這是一種高度自信的體現,也是中國共産黨毫無隱瞞、公開透明態度的體現!”
這種開放透明,同時還體現在十九大新聞中心提供的“全流程、全深度和全方位”服務方面:首次開通微信公眾號;首次建融媒體訪談室;首次開發使用記者報名註冊系統,接受外國和港澳臺媒體記者採訪報名申請;首次開發使用境外記者採訪申請系統,記者可以通過系統提交採訪申請並可以在線查詢受理情況……新聞中心的各項功能,處處展現開放的理念,進一步促進信息公開,難怪一名俄羅斯記者評價説:“今年來採訪感覺更方便了。”
當然,這種開放透明,更體現在參會代表與媒體的互動交流方面。
10月18日,人民大會堂,從東門直通會場一條不足百米的通道,成為黨代表與中外記者面對面交流的“黨代表通道”。這是十九大設立的一個新的開放環節,在中國共産黨代表大會歷史上尚屬首次。在這條通道中,來自各行各業、各具特色的黨代表,直面中外記者,坦誠回答各種問題,闡釋中國的發展理念和政策動向,贏得了記者的好評。
從10月18日至19日的一天半時間內,34個十九大代表團分3個批次集中向中外媒體開放,談黨建、議扶貧、話發展。面對現場媒體的“長槍短炮”,代表們侃侃而談,每場互動環節不少於35分鐘,甚至有多個代表團主動將問答環節延長至1個多小時。
十九大所展現的開放透明氣象,實際上反映的是執政黨的自信與豪邁,反映的是整個國家的開放與進步。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中國共産黨開啟了一場自我革命,鐵腕反腐、正風肅紀,使得中國共産黨的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當十九大開幕時,2200多名黨代表意氣風發地出現在世介面前時,展現的是一個百年大黨團結奮發的形象,展現的是一個大國執政黨對執政能力和治國政策的自信。
當然,這種自信,也來自於綜合國力的支撐。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目前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天宮、蛟龍、天眼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一帶一路”倡議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新機遇……正如習近平所説,“當今世界,要説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産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十九大所展現的嶄新氣象,正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實力與底氣的映射。今天的中國,開明與開放,已經無處不在;自信與包容,已經融入國民的血脈。相信在十九大繪製的藍圖指引下,中國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幹,一定會實現新目標,創造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文/盛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