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萬隆高速鐵路(簡稱“雅萬高鐵”)項目是是中國與印尼戰略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務實合作的重大標誌性項目,是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徵。今年3月2日,印尼確診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雅萬高鐵項目部實行封閉式集中管理,不願接受集中管理的當地僱員可以選擇回家休假,但多名當地僱員選擇留守項目營地,與中方員工共同戰疫。
“戰疫先鋒”陳康樂
Bangun Septiawan是名印尼華人,中文名字叫陳康樂。疫情發生後,他始終堅守在戰疫第一線。
印尼疫情暴發初期,口罩、測溫槍、酒精等防疫物資極度匱乏,防疫物資的存量不足令許多中方員工惶惶不安。陳康樂發動當地僱員,以及同學和親戚,多渠道聯繫防疫物資,最終採購到200個N95口罩和5000個一次性口罩,讓員工們的情緒穩定下來。
受生活習慣影響,大部分當地僱員在疫情初期並沒有意識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性。陳康樂認真領會防疫要求,上網查看中國疫情資訊,引導當地僱員正確認知新冠肺炎,逐漸養成了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的習慣。
淩晨三點接收醫用酒精和84消毒液,佈置隔離房間,安排新進場和返場員工入住隔離房間,分發防疫物資,測量體溫和消毒,盯控醫院到營地開展核酸檢測,組織抗體檢測……幾乎每一個防疫場景都有陳康樂不辭辛苦的身影,24歲的他展現著與其年齡不符的老成,防疫工作盡職盡責,一絲不茍,他總是出現在防疫第一線,是不折不扣的“戰疫先鋒”。
△陳康樂(左一)與中方人員對被隔離人員進行體溫檢測
李佳的“高鐵夢”
22歲的Kadijja Arum Nur Octaviani曾經在中國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留學三年,學習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在校期間老師給她起了一個與她名字第一個單詞發音相近的中國名字:李佳。
3月,項目部實行集中管理後,李佳沒有回家,選擇留守項目營地。營地缺少翻譯,她主動協助翻譯;缺少幫廚,她主動去廚房幫忙,洗餐盤、切菜、包包子、打飯、打掃衛生都不在話下,任勞任怨。
為了宣傳防疫知識,李佳製作了防疫宣傳漫畫,設計了多個防疫展板,佈置在營地和施工現場,時刻提醒大家遵守防疫要求。
李佳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當問到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為什麼能堅持下來,李佳説:“我想回家的時候不用坐18個小時的大巴,而是坐自己參與建設的高鐵。”雅萬高鐵規劃的二期工程萬泗高鐵通往李佳的家鄉泗水。在自己家門口修高鐵,李佳憧憬著自己的“高鐵夢”。
△李佳
Tania小身板蘊藏大能量
瘦瘦的Yovana Nathania是項目部的安全官,大家都叫她“Tania”。在鋪軌基地的施工現場,大家總能看見Tania穿著紅色制服,頭戴紅色安全帽,在到處觀察記錄著什麼。鋪軌基地現場存在多家分包商,且與線下單位交叉施工,人員繁雜,流動頻繁,存在較大的安全和防疫風險。
Tania總是在分包商上班前早早到達施工現場,用鏗鏘有力的聲音對各家分包商的員工進行班前安全和防疫教育,監督體溫監測和消毒執行情況。施工開始後,Tania又進行安全巡查,發現安全隱患後記錄在冊,並要求施工管理人員立即整改。同時,她還時刻提醒現場人員要保持安全距離,降低疫情風險。
烈日當頭,塵土飛揚,Tania每天奔波在施工現場,被曬得黝黑但從不喊累。回到辦公室,她整理髮現的安全隱患,做內業資料,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條。一名中方施工隊長讚嘆道:“23歲的小姑娘能有這樣的工作作風難能可貴,真是小身板蘊藏著大能量。”
△Tania(左一)在施工現場進行班前安全和防疫教育
雅萬高鐵項目中還有很多像陳康樂、李佳、Tania這樣堅守營地數日不回家的當地僱員,比如守衛營地大門第一道防線的保安,身兼數職的司機,每天配發隔離餐的幫廚,勤勤懇懇的保潔……他們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通訊員:桑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