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思政實踐】“大思政課”要有理論深度、實踐力度、情感溫度
2021-04-04 11:49:02來源:人民論壇網編輯:馬嘉欣

【思政實踐】“大思政課”要有理論深度、實踐力度、情感溫度

  “‘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再次談到思政課這個重大問題,強調:“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

  培根鑄魂、啟智潤心。思政課是弘揚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途徑,是鞏固和加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地位的重要渠道,它不僅僅是一門知識課、一門通識課、一門理論課,更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一門直抵人心塑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大課程。善用“大思政課”要有理論深度、實踐力度、情感溫度,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使現實生活成為思政課的豐富源泉,直抵人心讓學生真正進耳、入腦、印心。

  要有理論的深度

  理論只有能夠切實幫助學生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展現出理論的強大吸引力。思政課是政治性與學術性、知識性與價值性高度統一的課程。理論性是思政課的基本屬性,其學術深度廣度和學術含金量不亞於任何一門哲學社會科學。其教育目標是要引導青年正確認識世界,全面了解國情,把握時代大勢;其教學方式不是簡單的政治宣傳,要做到有高度、有廣度、有熱度,要用學術支撐政治、以知識承載價值,做到既旗幟鮮明又理直氣壯,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説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提升青年學生的思想境界和認識高度,幫助青年學生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信念。

  青少年正處於人生的“拔節孕穗期”,精力旺盛、思想活躍、個性鮮明,置身智慧化、網絡化、信息化的新媒體時代,面對海量龐雜、良莠不齊的信息或思潮,有時難免在複雜的社會思潮中産生迷惑。補足成長的“營養劑”,思政課教師自身需要增強理論素養和文化底蘊,拓寬知識視野、國際視野和歷史視野。在教學中緊密結合社會現實,回應學生關切。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運用科學的理論對這些問題做出令人信服的分析和評判,幫助學生領悟理論真諦、啟發理性思考,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增強理論的説服力和吸引力,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鬥者,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到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之中。

  要有實踐的力度

  馬克思主義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與豐富的理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我們黨的優良學風,也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然選擇。習近平同志曾在閩江職業大學強調:“閩大學生應當學好科學知識、學好理論,走出校門、深入社會、深入工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國情、民情,才能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幹。”脫離開社會“大課堂”的磨煉,思政課也上不好;缺少了思政課“小課堂”的科學指導,學生在社會上就容易迷失方向。因此,思政課教學既要在歷史與理論的相互貫通中啟發學生,也要在實踐與問題的彼此觀照中激勵學生。

  思政課教師不僅要能成為青年學生的思想導師,也要成為青年學生的實踐導師。在師生互動中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實踐觀,鼓勵學生要勇於實踐、敢於實踐、善於實踐,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強本領,進而幫助學生在知行合一中充分領略和體悟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真理的理論魅力、現實解釋力和實踐指導力,實現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要有情感的溫度

  思政課是觸動心靈的課程,絕不是停留在知識表面,要貼近時代、貼近實踐、貼近學生思想實際,要讓學生在情感上産生共鳴,讓思想政治理論內化於心、外化于行,樹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文章中強調,“要有仁愛情懷,把對家國的愛、對教育的愛、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心中始終裝著學生,讓思政課成為一門有溫度的課。”

  教學語言是思政課教師與學生溝通的重要橋梁,是影響思政課教學效果的直接因素。無論是採取案例式教學、實踐式教學還是探究式教學、互動式教學中,思政課教師心中要始終裝著國家和人民,對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真心信仰,對思政課真心熱愛,對學生真心愛護,用真情感動學生。緊密結合我國國情、社情、黨情、民情,化長篇大論為小口切入,創新話語體系,更多地運用學生聽得懂、聽得進、喜歡聽的通俗化大眾化語言,把基本原理講成生動道理,讓根本方法變成管用方法,把精深的思想講得深入淺出,把宏大的理論講得有滋有味,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細落實。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