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百年紅船領航程 ——浙江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探索之路
2021-06-17 10:16:12來源:中國教育報編輯:王魯平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神州行

    這是嘉興城裏一艘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單夾弄絲網船。船身長約16米、寬3米,船艄係有一條小拖梢船,為當時接人進城購物所用。

    百年前的一個午後,這葉扁舟從南湖出發,乘風破浪、劈波前行,駛過了100年的時光。百年中國的舞臺,歷史的追光始終跟隨著一葉紅船。

    小小紅船,揚帆起航。巍巍巨輪,鳴笛遠航。這艘紅船從南湖出發,沿著井岡峰頂、遵義城頭、延安寶塔……一路前行。今天,這艘百年紅船穿越百年光陰,駛入浙江的大中小學課堂,駛入了學生心中。

    思政課上出“環繞身歷聲”

    “思政課不好上”曾經是很多學校的困擾,“老師不願上”“學生不愛聽”等問題以前很常見。如何讓思政課更有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實際,進行話語和模式創新。

    “東風夜放花千樹,燈火闌珊似星河。”一時間,浙江的思政課形態各異,好的思政課有了無數種可能——

    思政課可以是一部再現建黨時期恢宏時刻的話劇。

    “中國人不能再等了,必須要有人做召喚黎明的雄雞,做迎接風暴的海燕,做披荊斬棘的拓荒者!”在《新青年》雜誌社,李達正與王會悟討論時局,心燃激情,慷慨陳詞……這段對話出自嘉興學院師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原創紅色話劇《初心》,這部話劇已經在浙江上演了60余場。

    一部原創話劇,300多個日夜,從最初的9人創作小組,到如今100多人的演職人員和指導團隊,嘉興學院師生從撰寫中共一大有關人物小傳做起,邊研究、邊考證、邊創作,用話劇這種當代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來展現“紅船精神”的時代魅力,讓“紅船”真正開進學生心中。

    思政課也可以是艦艇之上揚帆的“海洋強國夢”。

    浙江大學海洋學院地處舟山群島新區,面朝大海,學院專門開設了“甲板上的思政課”,把海洋強國教育的思政課堂搬到甲板上。該院所有本科生在讀期間都會乘坐“紫金港號”教學實習船,到摘箬山科技島開展近海實習。蔚藍的海面上,青年學子切身感受到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思政課可以是在千頃良田中揮舞鋤頭鐮刀的“美麗鄉村夢”。

    浙江農林大學的思政課是一堂“田間地頭的思政課”。涉農高校的學生不僅需要學習高精尖的技術,更需要了解耕種節氣、農作技能,培養對農業的情懷。浙江農林大學的勞動課正逐漸成為“三全育人”思政課:從各種“支農”勞動,到野外教學實習,幫助村民設計庭院,深入茶園調研農村集體經濟經營狀況,指導農戶開展垃圾分類,協助群眾規劃鄉村旅遊項目……一代又一代農林人,用實際行動踐行勞動教育。

    思政課可以是一首歌頌堅韌、奮發、開拓精神的《墾荒隊員之歌》。

    “像矯捷的海燕飛翔在萬里雲天,我們墾荒隊員和大陳島血肉相連,每時每刻心中燃起理想的火焰,一代代我們把美好的青春貢獻……”大陳島老墾荒隊員金可人再一次唱起了那首膾炙人口的《墾荒隊員之歌》。那段激情燃燒的墾荒歲月感染著台州市的大中小學生,他們通過訪談、調研企業、赴大陳島體驗教學等形式,開展一堂別開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課”。

    天邊不如身邊,道理不如故事。

    廳局長進課堂、院長進課堂、學長進課堂,讓思政課變得豐富而具體,同學們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浙江實踐的廣度和熱度。如今,在浙江大中小學的講臺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面孔——優秀的學長、輔導員,校外專家學者,地方黨政幹部,社會賢達……

    一些高校還通過專題式、調研式、互動式模組教學,創新辯論、情景劇等方式增強德育吸引力,思政課滿意度遠超全國平均水準。調查顯示,浙江省大學生對思政課的滿意度由2015年的77%上升到2020年的93.8%。

    “守好一段渠”更需“跑好接力賽”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如何有效銜接,成為困擾各地推進思政課改革一道難題。

    從當下思政課程內容來看,小學階段重在啟蒙道德情感,初中階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礎,高中階段重在提升政治素養,大學階段重在增強使命擔當。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需著力在各個學段、各門課程間的“接棒區”上做文章。

    目前,浙江各地大中小學結合實際探索不同模式,構建“大思政”的教育體系,開展課程研究、教學研討、教師培訓等活動,探索在教師隊伍、教材建設及教學方式方法上做好協同創新,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循序漸進、螺旋上升”一體化建設。

    杭州市臨安區成立天目少年思政學院,從思政教師隊伍建設、課程資源開發、思政教育教學研究等方面,推動全區學校做好頂層設計,並依託浙江理工大學紅色文化研究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推進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

    寧波財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與寧波市實驗小學打造“大手牽小手跟著榜樣走”的思政實踐教育創新課。課上,大學生導演和布景,小學生表演彰顯愛國、誠信價值的榜樣人物短劇,大學生分享寧波榜樣人物采編實踐作品,小學生集體朗誦等體驗項目環環相扣,讓學生、教師收穫頗豐,線上直播的點擊量超32萬次。

    “做好思政課課程定位、課程目標、教學內容、育人過程銜接貫通,是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關鍵環節。”寧波市實驗小學教師潘松傑説,大學、小學思政課教師根據教學對象特點,遴選可以合作教學和學習的內容,採取分年齡、分層次、相耦合、可交融的教學方法,較好地實現大學生給小學生理念啟蒙、小學生向大學生傳遞情感,雙方在體驗交流中生成良好思政教學效果的精準教育。

    “聯通、銜接和融合是思政課一體化的關鍵詞。”杭州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小學校長俞富根説,建立起大中小學一體化的教學研討機制、備課機制至關重要。為促進專業化的思政教師隊伍建設,學校主動對接杭州師範大學,成立了全國首家設立在小學的思政教育研究院,並與省內外各地中小學建立起未來思政教育聯盟,重點展開對聯盟平臺內教師隊伍的建設與培養。

    “引導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與中小學合作,共同探討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打破圍墻’。”浙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渠長根表示,要在實踐中破解“各自為政”困境,需要完善大學與中小學合作的體制機制建設。

    2020年11月,杭州師範大學、杭師附小、惠興中學、台州市路橋區路北中心小學,以及貴州省雷山縣教育局、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教研室成立了“全國思政教育聯盟”。聯盟成立後,重點聚焦“一體化”教研、思政師資等方面的研究。同時,進行更縱向的拓展,以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破局,打通區域、學校、校際界限,通過體制創新與方法創新、面上推進與點上突破、課程共建與師資共培相結合,通過區域治理協同、多元主體聯動,推動思政教育創新發展。

    超越“經師”做“人師”

    “講好思政課不容易,因為這個課要求高。”

    2020年9月,《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文章指出,“經師易求,人師難得”。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思政課教師要爭做“大先生”。在浙江,“引路人”“築夢人”,成為思政課師資隊伍建設的關鍵詞。

    針對思政課教師相對緊缺的現狀,浙江省明確高校按不低於師生比1:350的比例,配齊配強思政課專職教師。兩年來,浙江省教育廳搭建平臺,通過“統一發佈、分別招引”的方式,幫全省高校招引思政課教師500余名。僅去年,溫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就迎來了10余名新教師,學院院長卓高生説:“優質師資的不斷補充讓小班化教學、虛擬倣真實驗教學等項目有了落地的可能。”

    與此同時,一些高校的思政專業也紛紛加大了招生計劃數,為各級各類學校培養合格的思政課教師。杭州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還專門拿出1個學分,要求每名學生跟著導師至少聽10節課、上課2次,還鼓勵他們找選題,開展教學比賽。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余龍進説,經過這樣鍛鍊的學生,出去才能在教學技能和素質上勝任思政教育崗位。

    在中小學,選樹省德育特級教師、班主任工作室領銜人、市教壇(德育)新秀、學科(德育)帶頭人以及落實班主任職稱評定雙通道制度等一系列紮實舉措,激勵著各學科教師加入思政隊伍,站上以技會友、取長補短的舞臺。

    浙江思政教師的良好生態正在逐漸形成。從教超過30年的資深教授為年輕人講授重大政治論斷的科學依據,初出茅廬的“小鮮肉”講師和學生對話網絡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經驗豐富的馬院院長講述中國人民奮力抵禦外來侵略的歷史……

    育人不是獨唱,而是大合唱。只有把各方力量和資源擰成一股繩,立德樹人工作才會更有力、更持久。2018年5月,浙江家長學校全媒體平台甫一開通,就吸引了家長們的關注,點擊量迅速飆升。該平臺由浙江省教育廳與省婦聯共同開通,800多個關於家庭教育的省級優質課程資源在平臺上線,免費供家長使用。

    而杭州市上城區則首創推出家長教育素養成長工程,頒發“星級家長執照”;溫州市教育局牽頭成立了由名班主任等組成“新雨講師團”,把德育延伸到家庭;安吉還建立規劃了教師家庭教育素養提升、家長學分制、家庭教育指導站等建設項目,傾力打造“學生家長圈”……

    5年來,全省11個設區市均建起了省級新時代高校思政研學基地,257個鄉鎮(街道、社區)建有思政課教學實踐基地356個。如今,一個方向正確、內容完善、學段銜接、載體豐富、常態開展的富有浙江特色的一體化德育體系正在形成。

    (本報“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神州行”融媒體報道組 浙江報道組成員:本報記者 翟博 周飛 柯進 陳寧一 劉博智 蔣亦豐 單藝偉 任赫 武冰潔 統稿:本報記者 劉博智 蔣亦豐)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