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月初美方暫停對烏克蘭部分軍事支持,到美國總統特朗普8日批准向烏運送更多防禦性武器,再到特朗普14日稱將通過北約向烏提供包括“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在內的武器,並對俄發出關稅威脅,美國政府近期在俄烏問題上立場變化明顯。有分析認為,美國政府在俄烏政策上“變臉”可能有三重原因。
其一,有“挫敗感”。3日,美俄元首通話討論烏克蘭等問題。特朗普稱通話“沒有取得任何進展”,此後又多次説對俄總統普京“很不滿意”。普京則明確表示俄方不會放棄在烏克蘭實現既定目標。分析認為,特朗普政府改變對烏軍事支持的立場很大程度上緣于其對俄烏談判停滯以及俄方強硬態度的“挫敗感”。特朗普政府現在可能意識到,如果想在烏克蘭問題上達成協定,就必須對俄施加更大壓力。
其二,有人“買單”。特朗普14日表示,美國將通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武器,費用將由北約向美國支付,而美國不會支付任何費用,只會生産武器。分析認為,美國政府既不願意在俄烏衝突上消耗過多資金和資源,也不希望看到烏克蘭潰敗,因此讓歐洲盟友在俄烏戰事中承擔更多責任,符合其一直強調的“美國利益優先”原則。
其三,能“騰出手來”。分析人士認為,過去數周,美國牽絆于應對伊朗對以色列本土和美在中東軍事基地的反擊,“愛國者”防空導彈等美方武器迅速消耗。而以伊停火目前尚可維持,美方在中東面臨的導彈襲擊威脅有所下降,可以“騰出手來”支持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