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河南強降雨,目前還處在救援和災後重建階段。不久前,歐洲的德國、比利時等也是暴雨連連,引發洪災。在美洲,罕見熱浪席捲美國西北部、加拿大西南部等地。極端天氣頻繁“造訪”,考驗著我們的預測和應對系統,也引發人們對氣候變化的高度關注。河南雨勢如此猛烈,成因是什麼?近期全球極端天氣的背後有無共性原因?面對天災,我們能做些什麼?就在今天中午12時30分前後,第6號颱風“煙花”的中心在我國浙江舟山市普陀區登陸,給我們帶來又一場考驗。
第6號颱風“煙花”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3級。預計“煙花”將穿過杭州灣,於今天晚上在浙江嘉興到江蘇啟東一帶沿海再次登陸。受颱風“煙花”的影響,預計25日到29日,我國多地先後有大到暴雨,局地有特大暴雨。
中央氣象臺今早6時發佈颱風橙色預警和暴雨橙色預警。
幾天來,各地各部門加強防範以應對颱風“煙花”。
浙江寧海縣的下漁村地處海邊,地勢很低。這裡80余戶沿岸群眾面臨海水倒灌的威脅。
7月22日,浙江台州溫嶺沿海風力不斷加大,沿海海面出現8到10級大風,大浪拍擊堤岸,最高達六七米。為了確保安全,浙江台州組織正在伏休的漁船撤離到更為安全的水域避風。
看到有些漁船還沒走,台州市公安局椒江分局港區派出所組織力量勸説撤離。
颱風帶來的強降雨,對於城市排水系統是個考驗,為了做好防範,受颱風影響的地區提前對雨水管進行疏通,保證暢通。
在蘇州市姑蘇區平四路,河道管理部門正在對這裡的雨水管進行疏通。目前,城區主次幹道500多公里的雨水管道,近4萬個雨水井、雨水邊井都疏挖清掏了一遍,並陸續進行第二輪疏挖,對容易積水區域及軌交站點周邊的雨水管道進行了優先養護。
為了提高容納雨水能力,受颱風影響地區的水庫開始加速預泄,降低水庫水位,騰出庫容。
據浙江省水利廳統計,截至7月24日16時,沿海各平原累計預排水量7.0億方,全省大中型水庫預泄水量9.23億方。
鐵路、電力、海事等部門均已啟動防臺預案。
針對“煙花”可能帶來的影響,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決定,今天到29日,首批停運112趟旅客列車,以及1趟縮短運行區間旅客列車。
颱風“煙花”7月18日誕生在複雜的環流形勢下,在海上移動了一週的時間。前期路徑複雜,登陸後迴旋少動,預計對華東造成的風雨影響將一直持續到29日。
受“煙花”影響,浙江北部和東部、上海、蘇皖南部等地累計降雨量預計有300—600毫米,局地超800毫米,需防範可能引發的極端強降雨天氣。
就在一週前,極端強降雨天氣剛剛侵襲了河南省。
7月17日開始,河南省出現今年以來最強降雨過程,河南多地出現特大暴雨,累計最大點雨量新鄉龍水梯1095毫米,鄭州尖崗953毫米。鄭州氣象觀測站最大小時降雨量達201.9毫米,鄭州、嵩山、新密等10個國家級氣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建站以來歷史極值。
受強降雨影響的不僅僅是我國的一些地區,一段時間以來,歐洲多個國家也遭受了強降雨導致的洪災侵襲。
7月,德國多地遭遇極端降雨。一些區域的24小時降雨總計達到100毫米至150 毫米,是以往一個月的降雨量。
萊茵河、摩澤河的水位持續上升,多地被洪水淹沒。
德國洪災造成160人死亡、670人受傷,還有大量人員失蹤。
這場洪災給德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到30億歐元。
德國總理默克爾視察災情嚴重地區時説:“用語言幾乎無法描述這種破壞。”
在比利時,由於持續強降雨,比利時南部瓦隆大區7月15日也發生洪澇災害。街道大量被淹,旅遊中心被迫關閉。在受災較為嚴重的佩平斯特等地,大量房屋被淹,一些居民只能爬上房頂等待救援人員的到來。
德國西部和比利時都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溫和,全年降水量均勻。此輪降雨中,多地降雨打破歷史紀錄。
據專家介紹,我們所經歷的陰晴冷暖,都是大氣環流變化帶來的直接後果。在氣候變化大背景下,加劇了氣候系統的不穩定,大氣環流演變更加異常,加劇了極端天氣的發生。
除了強降雨,極端天氣的表現形式還有寒潮和高溫。
位於美國南部的得克薩斯州,冬天一般不會降到零度以下。2021年2月,這裡遭遇冬季風暴侵襲,局部地區的氣溫降至零下26℃,創下當地最低氣溫紀錄。
冬季風暴的規模和強度超過了得州電力系統對於極端天氣設計的參數。全境大範圍停電。
寒潮剛過,高溫又來。今年6月底7月初,美國和加拿大多地氣溫打破歷史最高紀錄。一些夏季平均氣溫通常不超過30℃、向來以“溫和宜居”著稱的地區,氣溫均升至40℃以上。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小鎮萊頓氣溫甚至達到49.56℃,較當地常年氣溫偏高10℃以上。熱浪已經導致數百人喪生。
據專家介紹,無論是近年來實際發生的極端天氣,還是科學研究和預測,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不得不接受的事實:反常天氣可能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天氣常態,極端天氣可能會更頻繁“造訪”,需要我們做好最充足的防禦準備。
極端天氣帶來的首要挑戰是預報預測。
不斷改進天氣預報和預警系統,加強預警預報水準,才能更好地應對極端天氣。
極端天氣的應對涉及方方面面,做好防洪調度方案、防禦方案,不斷完善水文監測預報預警業務體系,都是必不可少的應對措施。
極端天氣頻繁出現,我們面對的防汛抗旱減災挑戰也在加劇。有專家建議,除了要加強預測預報,還要重點防範城市內澇,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對於旱情要做好充分準備;同時探索建立巨災保險機制和優化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極端天氣不可控,但不管怎麼樣,我們都要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放在第一位,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盡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