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看懂“緊日子”與“好日子”,了解中國政府支持率何以節節高
2022-03-11 20:31:1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

  退稅優先考慮小微企業;繼續推進惠企利民措施;進一步加大向農村和邊遠地區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地方政府要當“鐵公雞”,不該花的錢一分錢也不能花,該給市場主體的錢一分都不能少……11日中國兩會閉幕後的總理記者會如往年一樣,民生熱點佔據了大量篇幅。對於中國老百姓來説,每年都能夠領到兩會“民生大禮包”。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解決就業問題、保住老百姓的飯碗,就需要保市場主體。與大中型企業相比,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受疫情衝擊更大,但它們量大面廣,吸收了絕大部分就業。據統計,全中國有1.5億市場主體,其中個體工商戶數量達到1億戶,帶動了近3億人就業。可見,保市場主體,需重點關注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今年,這些市場主體再次收到了“重磅大禮”。中國政府已經明確,在今年6月底之前,把小微企業的留抵稅額一次性退到位;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再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引導大型平臺企業降低收費,減輕中小商戶負擔;幫扶政策向餐飲、住宿、零售、旅遊、客運等行業傾斜……一項項政策釋放的減稅降費紅利,對經營困難的市場主體進行精準幫扶。 

  “有就業才有收入,生活有奔頭,也為社會創造財富。”——這句簡單樸實的話語,説出了中國政府的政策邏輯:“保市場主體”就是最大的保就業、保民生;扶持特殊困難行業,也是讓民眾的生活有溫度,讓經濟迸發更多生機。

  此外,中國政府還不斷完善醫保、教育等基本民生保障。今年,中國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向農村和邊遠地區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居民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再提高30元和5元,建立大病醫保制度,總體上城鄉居民看病的報銷比例能夠達到70%……這些舉措將為更多的中國民眾帶來紅利,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減少因病返貧、因大病致貧的現象。

  更多的惠企利民政策意味著更多的財政支出。今年,中國政府的財政支出將比去年擴大2萬億元以上。同時,地方政府被要求要當算著錢花的“鐵公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再次出現“要堅持政府過緊日子”的表述。政府過“緊日子”是為了民眾能過“好日子”——這是中國兩會代表委員們的共識。 

  這就不難理解,中國政府何以能夠常年保持全球最高的支持率。今年初,全球最大公關諮詢公司愛德曼發佈《2022愛德曼信任晴雨錶》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民眾對政府信任度高達91%,蟬聯全球第一,達到10年來新高。在國家綜合信任指數方面,中國也位列全球首位。巴基斯坦駐華大使莫因·哈克認為,中國的治理模式是以人民為中心的,都是為人民的福祉而做出的決定。

  “政府要始終把發展經濟的目的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總理記者會上釋放的這一信息堅定明確。過去一年,中國政府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克服諸多風險挑戰,保持經濟穩健前行,不斷改善民生。新的一年,中國政府將繼續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不斷“爬坡過坎”,盡力為中國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