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劃龍舟
2022-06-01 11:35:29來源:中國網編輯:范琪妍

劃龍舟

  觀競渡(《清史圖鑒》)

  每逢端午,華東的江浙一帶,老百姓喜歡晚上劃龍船,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而貴州的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

  除祖國大陸在端午節有賽龍舟的風俗外,清朝乾隆年間,台灣也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都舉行龍舟競賽。而在香港、澳門等地,端午節龍舟競渡的風俗也十分盛行。

  在汨羅江畔,每年端午節都要舉行隆重的龍舟競渡活動。競渡前一般都要先祭屈子廟。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穿著新裝,扶老攜幼,並抬著龍頭,先到屈子廟朝拜,供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屈原遺像。然後由主祭人將一條紅綢係到“頭龍”的頭上,由“頭橈”將龍頭扛到江邊洗浴,洗完後將龍頭安於船首,這才開始賽龍舟。

劃龍舟

  龍舟競渡(故宮博物院藏)

  用作競渡的龍舟,其形制因時因地而不同。舊時西湖上的龍舟,長約四五丈,頭尾高翹,彩畫成龍形。船首有龍頭太子和鞦韆架,均以小孩裝扮,太子立而不動,鞦韆上下推移;旁列弓、弩、劍、戟等“十八般兵器”和各式旗幟。中艙分上下兩層,中艙下層敲鑼打鼓,旁坐水手劃船。船尾樹蜈蚣旗。又如,蘇州的龍舟分成各色,四角遍插旌旗,迎風招展,艙中鼓樂笙簫,粗細間作。兩旁有劃手16人,船頭立篙師一人,執長篙,稱擋頭。船頭亭上,選面端貌正的兒童,裝扮成臺閣故事,稱“龍頭太子”。船尾高丈余,牽係彩繩,由擅長嬉水的小兒表演“獨佔鰲頭”、“童子拜觀音”、“楊妃春睡”等節目。

  今天用來競渡的龍船,已比舊時簡化了許多。船分青龍、黃龍、白龍、黑龍等,船身、船上的羅傘旌旗等裝飾,以及劃手們的服裝乃至船槳,都要求同色。湖北、湖南等地的龍舟短則7丈多,長則11丈余,划動時有如遊龍戲水。福建的龍舟,船首雕刻的龍,口能開闔,舌能轉動,栩栩如生。貴州的龍舟由三隻獨木船聯合而成,中間較長的一隻稱“母船”,船上有鼓手指揮,兩邊的船稍短,稱“子船”。

  有關競渡的儀式、規定、技巧和情景也因時因地不同而豐富多彩。“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兩岸羅衣破暈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挂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橈。”“鑼挾鳴濤鼓駭雷,紅旗斜插剪波來。錦標奪到軒騰處,風卷龍髯雪作堆。”唐人張建封的《競渡歌》,將千年前龍舟競渡的熱鬧場面躍然紙上。詩中提到的“標”即“標杆”,或“標船”,是各龍船爭奪的目標。“標杆”上懸挂錦彩、銀碗、錢鈔等賞物,立於水中,先到者先得。“標船”設置在終點,當競渡的龍舟接近時,將“標”拋入水中,讓諸“龍”爭奪。標又分“魚標”、“鴨標”和“鐵標”等。魚標、鴨標是活的,投入水中即刻遊走,要一下子捉住,並不容易。鐵標重,拋落江中便沉水底,沒有熟練的潛水本領,更是得不到的。因此,龍船上一般都要安排一兩個水性極好的“標手”,專司奪標之職。

  龍舟競渡今天已得到新的發展。龍舟競渡已被列為全國正式體育競賽項目。自1984年起,“屈原杯”龍舟賽已經舉行了10多屆。1991年,國際龍舟聯合會在香港成立。隨後,亞洲和歐洲的龍舟聯合會也相繼成立,龍舟運動作為一項獨立的運動項目,目前正在全世界五大洲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每年都有約40個國家和地區舉辦國際性比賽,亞洲龍舟錦標賽、世界龍舟錦標賽均已成功舉辦多屆。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