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丨“紅色”讓老區更多彩——江西推進紅色名村建設側記
2022-06-02 21:34:40來源:新華網編輯:楊玉國

  新華社南昌6月2日電 題:“紅色”讓老區更多彩——江西推進紅色名村建設側記

  新華社記者熊家林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丨“紅色”讓老區更多彩——江西推進紅色名村建設側記

  井岡山茨坪新貌。(新華社記者萬象攝)

  “我的父親李國和,他27歲參加紅軍,28歲犧牲在八面山作戰中……”在江西井岡山市茨坪鎮茨坪村,不少遊客駐足路邊,在路燈下聆聽紅色故事。

  “在井岡山鬥爭時期,這裡家家是紅軍營房,戶戶有紅色故事。”茨坪村社區居委會主任李陽華説,他們走家串戶收集了60多個口口相傳的紅色故事,不僅在村史館陳列,也在當地18盞路燈上用音頻播放,遊客只要按下燈柱中間的按鈕,就能聽到生動的紅色故事講述了。

  茨坪村是江西210個紅色名村之一,如何把它們串珠成鏈?江西根據紅色資源分佈情況,確立了南昌起義線、秋收起義線、中央紅軍長征線等“三線五區”總體佈局,覆蓋所有設區市,形成集群效應。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丨“紅色”讓老區更多彩——江西推進紅色名村建設側記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小布鎮小布村俯瞰。(受訪者提供)

  “1931年1月至2月下旬,紅一方面軍總交通隊駐紮在這裡。你們看,墻上這十多條標語都是當年紅軍留下來的。”在江西寧都縣小布鎮小布村村民熊天星家的老宅裏,他為遊客講述著當年的故事。熊天星説,政府出錢幫他修好了房子,還請他在此看護紅色文物,他要讓各地遊客感受到老區人民的熱情。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丨“紅色”讓老區更多彩——江西推進紅色名村建設側記

  寧都縣小布鎮紅色舊址群。(受訪者提供)

  這個村越來越多村民自發加入講解隊伍。村民曾美英在景區售賣自家竹筍、土雞蛋等農産品,同時也客串導遊,如今普通話説得十分流利。曾美英説,村子人氣旺,大夥兒發展空間更大。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丨“紅色”讓老區更多彩——江西推進紅色名村建設側記

  遊客在寧都縣小布鎮中共蘇區中央局舊址拍攝紅色標語。(受訪者提供)

  在瑞金市沙洲壩鎮沙洲壩村村史館,60多歲的紅軍後代楊小春講述著蘇區時期的革命歷史。村裏還有一批中小學生小導遊,課餘時間穿梭在各個紅色景區講述先輩先烈的英雄故事。近年來,瑞金市投入資金5400萬元,深入挖掘、保護利用革命舊居舊址和珍貴文物,招聘專職黨建宣傳員376人,組建紅色文化宣講隊239支,實現紅色教育本土化、特色化。

  紅色名村而今成了“網紅打卡地”,昔日老區山村走上發展新路。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丨“紅色”讓老區更多彩——江西推進紅色名村建設側記

  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石塘鎮紅色文化紀念廣場一景。(受訪者提供)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由江西鉛山縣石塘鎮人士姚筱舟(筆名蕉萍)作詞的著名歌曲《唱支山歌給黨聽》,如今常回蕩在家鄉。“我們挖掘紅色資源,蒐集百餘篇紅色家書,打造紅色家書館,還開發了《紅色石塘——唱支山歌給黨聽》等課程。”石塘村村支書鄭先平説,當地成立了文化旅遊公司,去年共接待旅遊研學團隊400多個、遊客4萬多人次,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30萬元。

  “以前‘走’不出大山的蜂蜜,如今能賣給全國各地的遊客了。”石塘村村民楊文亮説,借助紅色IP“引流”,農特産品不愁賣,他養了300多箱蜜蜂,每年能賺10多萬元。

  據了解,這些年,江西95%以上的紅色名村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均得到較快增長。

  日前,在吉安市青原區東固畬族鄉敖上村,鑼鼓聲中夾雜著村民們的歡聲笑語,村民廖代蓮把一塊“文明家庭”的門牌挂上家門。“日子越過越好,鄉親們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提升了。”敖上村村支書黃小華介紹,敖上村是革命老村,村莊文明鄉風的培養離不開紅色文化的滋潤。如今,村民自發組建了兩個民間文藝演出隊伍,每年開展活動近百次,演繹紅色故事、宣講國家政策。廖代蓮也是隊員之一,她説,大夥兒聚在一起很開心,既豐富平日生活,也傳播了正能量。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