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路未來 | 系統治理 精準發力 中信工程推動江夏“清水入江”
2022-06-24 17:15:5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陳晨

  在推進共同富裕與實現“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推出“碳”路未來——企業“雙碳”案例系列報道,聚焦不同企業結合自身所長踐行“雙碳”理念,為推動生産、生活綠色轉型所發揮的作用和擔當,傳遞企業品牌向上力量。以下帶來中信工程“清水入江”故事。

  江夏區地處武漢市南部,依水而生、因水而美,擁有32公里長江岸線、22個大小湖泊,水域面積佔全市近一半,瀕臨亞洲最大城中湖——湯遜湖,水資源較為豐富。持之以恒保護水生態、用好水資源、發揮水效益,構築與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相適應的節水型社會,江夏區與中信工程探索出一條高品質治水用水節水興水之路。

  開新篇 系統治理促“三全”目標實現

  作為國家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第三批示範項目、湖北省第一批PPP示範項目,清水入江工程自啟動建設以來備受當地政府部門及轄區居民關注。

  “清水入江”項目總投資約51.1億,包含污水收集及處理工程、雨水防洪排澇工程、給水工程、湖泊生態治理工程和水資源管理工程等五大類35個子項,以污水的收集、轉輸、處理、回用、排放工程為主要內容。污水經處理達標後將排入長江,從而徹底改變污水尾水入湖的現狀。項目一期工程完工後實現了江夏區600平方公里城鎮化區域污水的“全收集、全處理、全回用”的總目標,有效地解決了污水處理能力不足和尾水排放的問題,促進湖泊保護目標的實現。根據規劃建設需要和地方財政承受能力,在科學謀劃的基礎上,污水收集及處理工程分期分批進行投資建設。其中5座污水處理廠採用BOT(建設-運營-移交)方式建設,總處理能力57.24萬m3 /日;雨水和污水市政管網、湖泊生態治理工程等採用BLMT(建設-租賃-養護-移交)方式建設。

  聚合力 打造生態城市“高顏值”

  據悉,江夏污水處理廠(一期)于2017年7月正式動工。清水入江公司團隊克服雨季施工、電力不足、交叉施工、工期緊張等各種困難,加大投入,科學管理,原定2年的建設期壓縮至1年時間完成。在工藝調試階段,運營團隊嚴格按照環保項目建設的要求,做好充分的技術保障措施,對廠區設備執行嚴格的單機、聯動調試標準,科學組織生産。該項目于2018年6月28日實現了達標排放(《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的階段性目標,之後,在保持整體穩定運行、出水水質達標的前提下,不斷優化工藝,日處理水量逐漸提高。

“碳”路未來 | 系統治理 精準發力 中信工程推動江夏“清水入江”

“碳”路未來 | 系統治理 精準發力 中信工程推動江夏“清水入江”

江夏污水處理廠(一期)

  在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時,驗收組對廠區環境及運行現狀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為江夏污水處理廠(一期)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手續齊全,落實了環評及批復中規定的各項環保措施,竣工驗收監測條件總體符合《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的相關要求,主要污染物實現了達標排放,一致同意江夏污水處理廠(一期)通過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碳”路未來 | 系統治理 精準發力 中信工程推動江夏“清水入江”_fororder_江夏大道九全嘉廣場附近“碳”路未來 | 系統治理 精準發力 中信工程推動江夏“清水入江”_fororder_江夏大道九全嘉廣場附近

防洪排澇項目前後效果對比

  值得一提的是,清水入江二期防洪排澇項目中大東港第二通道工程、山洪外引系列工程的實施,不僅擴大了江夏紙坊城區行洪斷面,還使得汛期時山洪直接繞行紙坊城區後進入附近水體。2018年汛期來臨前,二期防洪排澇項目發揮使用功能,解決了江夏紙坊城區因“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地理特徵而導致的汛期內澇頻發問題,保障了江夏人民的生命財産安全。“清水入江”為江夏區突出山水資源優勢,打造濱湖、臨山、沿江“三重秀帶”,為“十四五”實現“親山”“濱水”生態城市“高顏值”的規劃貢獻著不可或缺的力量。

  中信工程在投資建設管理中不斷探索總結經驗、創新工作方法、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交流、發揮系統謀劃設計作用和EPC總承包管理優勢,現已建立起工程投資策劃、前期手續、商務管理、工程管理、項目運營等環節的全過程管理流程,為後續項目的開展奠定了基礎。隨著項目建設的深入推進,中信工程以投資帶動設計與工程總承包業務發展模式的優勢效應正逐步顯現

  謀未來 “智慧大腦”助推江夏“清水入江”

  中信工程副總經理、中信清水入江公司董事長陳克玲表示,清水入江工程通過系統思維謀劃,嘗試由社會資本在一個市轄區內策劃並實施系統性治水,這在全國尚屬首次,取得了良好成效。在系統解決了江夏區全域污水處理、尾水排放、防洪排澇、湖泊綜合治理等問題的同時,是深入踐行長江大保護國家戰略的生態文明“水樣本”。

  中信工程中南市政院高級研發工程師齊鳴介紹,項目利用“BIM”搭建的運維管理平臺,通過智慧管理,江夏污水處理廠已建立設備巡檢及故障缺陷處理全程可追溯,設備運行精準控制節能等一系列高效管理體系。

  據了解,基於BIM搭建污水處理廠運維管理平臺——智慧水務系統,將多源信息與模型相結合,利用BIM技術強大的信息承載能力以及優秀的可視化能力提高了污水處理廠的運維生産水準;利用中信智慧水務雲平臺形成全廠設備識別二維碼,保障設備巡檢及故障缺陷處理全程可追溯;調整鼓風機上下限,結合智慧水務的智慧曝氣功能,實現智慧曝氣,保證污水處理池內微生物獲得充足的溶解氧,有效節省電能,實現降本增效。

  該工程在江夏污水處理廠及各鄉鎮污水處理廠還建立了光伏發電系統,所發電量用於污水處理廠運行,目前裝機功率已達到1939KW,日均發電約5300余度,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900噸,助力實現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雙碳”目標。(圖/中信工程)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