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科技自立自強築牢國家強盛之基(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
2022-10-10 08:15:35來源:人民日報編輯:楊玉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全局、面向未來,作出“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重大戰略抉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吹響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

  十年踔厲奮發,我國科技創新事業發生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北京時間2022年9月1日,距離地球約400公里的浩瀚太空再次響起“我已出艙,感覺良好!”的自信話語。

  在億萬中國人的關注下,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以精彩表現,圓滿完成首次“全新狀態”出艙任務。僅僅16天后,神舟十四號乘組再次出艙,創造中國航天員兩次出艙活動間隔時間最短紀錄。

  以自立自強姿態攀登科技高峰的中國航天,是創新中國活力澎湃的一個生動寫照。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黨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把創新放在五大發展理念之首,黨的十九大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一系列數據見證了中國創新的紮實腳印:全社會研發經費從1.03萬億元增長到2.79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基礎研究經費是十年前的3.4倍;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穩居世界第一位;2021年高被引論文數排名世界第二位,是2012年的5.4倍;全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十多年前的4.9萬家,增加到2021年的33萬家……

  這十年,我國科技創新實力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我國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的基礎日益厚實。

  中國航天再次創造紀錄,僅用33個月就實現第四個100次發射週期;自主研發設計的“華龍一號”示範工程全面建成投運,標誌著我國核電技術水準和綜合實力躋身世界第一方陣;主要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達到95%以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61%……

  這十年,重大自主創新成果涌現,中國人探索未知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十年見證穩態強磁場這一“國之重器”從無到有,不斷刷新世界紀錄;科研人員在國際上首次在實驗室實現了二氧化碳到澱粉的從頭合成,被評價為“從0到1”的原創性突破;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量子計算原型機、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納米限域催化、凱勒幾何核心猜想等取得重大突破……

  這十年,牢牢把握基礎研究這一所有技術問題的“總開關”,原創性突破持續為科技創新提供源頭活水。

  深海油氣、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新型核電技術為國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創新藥物、國産高端醫療器械、先進診療技術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高品質的創新成果;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領軍企業勇立創新潮頭,683家企業進入2021年全球企業研發投入2500強……

  這十年,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堅突破,支撐國家重大需求,為保障産業鏈安全提供有力科技支撐。十年矢志創新,科技創新成為賦能發展、決勝未來的重要引擎、有力武器。

  創新第一動力不斷增強,激發高品質發展內生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更大進展,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産業,開闢經濟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

  高品質發展是創新驅動的發展,創新是高品質發展的第一動力。

  礦井下,直徑3.5米的採煤機1小時就能開採2500噸煤炭;5G遠程操控,“一鍵”就能將原煤傳送到地面;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氣以及超超臨界高效發電等先進技術,讓“烏金”物盡其用……從“傻大黑粗”到清潔高效,一粒煤的“華麗轉身”,折射出的是十年來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生動變化。

  單車型新能源汽車87天銷量破萬,這是賽力斯交出的轉型“成績單”。這家曾生産摩托車、麵包車的企業,如今正在綠色低碳發展的賽道上奮力超越。

  這十年,糧食單産由畝産357公斤提高到2021年的387公斤,清潔能源消費量佔比由14.5%提高到25.5%;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加快應用,太陽能光伏、新型顯示等技術突破打通産業堵點……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更趨強勁,為新舊動能轉換注入活力。

  金沙江浩浩湯湯,流經白鶴灘水電站。今年5月,白鶴灘水電站最後一台百萬千瓦機組順利通過無水聯合調試,向全面投産目標發起最後衝刺。

  這十年,北斗導航衛星全球組網,港珠澳大橋通車,鍛壓機、盾構機、發電機等國之重器接連下線,交通、能源、水利等領域捷報頻傳……科技創新支撐一批重大工程建設順利實施,我國在戰略性高技術領域積極搶佔制高點。

  C919大型客機取得型號合格證。研製過程中,我國突破掌握了6000多項民用飛機技術,帶動了整個航空工業的發展和進步。

  這十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由16.98萬億元增長到31.4萬億元;4萬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48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各懷絕技、攜手並進;“中國製造”在全球産業鏈供應鏈中的影響力持續攀升……産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不斷將創新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發展優勢。

  從一根光纖起步,武漢東湖高新區的“中國光谷”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研發生産基地,覆蓋“芯屏端網”的萬億元産業集群已具雛形。

  這十年,我國高技術産業營業收入從9.95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9.91萬億元,國家高新區園區生産總值佔我國GDP比重從10.1%增長至13.4%,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位列全球科技創新集群前十……神州大地上,協同創新的引擎轟隆作響,一批世界級的産業集群加快崛起。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

  用改革之手點燃創新引擎,科技創新動能更加強勁。

  浙江省金華市的浙江派尼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於關鍵技術難以突破,一度面臨被淘汰的風險。“揭榜挂帥”創新機制下,2020年5月,當地將這一難題納入首批100個企業重大技術難題清單,向全球發出“英雄帖”。最終,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科研團隊前來揭榜,破解了企業生存困境,為其注入發展新活力。這是科技體制改革十年來持續深入的一個縮影。

  曾經管理過死的科研經費“活”起來了,“天女散花”式的科技項目“統”起來了,閒置的科研儀器“轉”起來了……十年來,黨中央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戰略部署,科技體制改革“四梁八柱”基本建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科技創新的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助推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顯著提升。

  關鍵核心技術不斷實現突破,産業鏈供應鏈更加自主可控。

  400噸重、3層樓高,牽引力堪比動車組。今年3月,隨著自主研發的大噸位後驅剛性礦車XDE440下線,徐工機械成功摘得礦山設備這顆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皇冠上的明珠”。

  “奮鬥者”號探底萬米海溝、“中國天眼”捕捉宇宙脈動,一項項中國突破令人振奮;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一項項中國製造令人矚目……十年來,廣大科技工作者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奮力攻堅,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不斷健全,進一步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為創新人才打造良好生態,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作用更加充分。

  “整整5年裏,我沒有發表一篇與酵母相關的論文。”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覃重軍坦言。正是對創新人才給予的信任,讓他的團隊一鳴驚人,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

  十年來,我國不斷完善科技創新人才體制機制,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創新生態,科技創新人才結構和品質不斷優化、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快涌現,為建成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打下堅實基礎。

  今日中國,創新要素高效流動,創新動能更加澎湃。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闊步前行的我們更加自信!(記者 余建斌 吳月輝 谷業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