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華盛頓的霸權又碰了釘子
2022-10-10 19:05:4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

  圍繞著“歐佩克+”決定自11月起將原油日均産量下調200萬桶一事,美國國內這幾天炸開了鍋。原本,拜登政府希望中東主要産油國增産以遏制油價、幫助美國控制通脹,結果事與願違。《國會山報》評價稱,“歐佩克+”的決定在外交政策方面給了拜登一擊。阿聯酋政治學者阿卜杜拉指出,“華盛頓顯然還沒有意識到出現了一個新的海灣,我們不再聽命于華盛頓了”。

  “歐佩克+”為何決定減産?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原因在於近期國際油價下跌,石油輸出國的收入減少、利潤降低。它們擔心油價進一步下跌,因此選擇縮量保價的策略。另一方面,受地緣政治博弈影響,全球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增加,未來石油需求可能會走低。簡單來説,油價是沙特、阿聯酋等“歐佩克+”國家的命根子,它們做出減産決定是基於自身經濟利益。

  但是這一決定讓美國很惱火。幾個月來,美政府官員一直在國內外積極活動,試圖平抑飆升的能源價格,在中期選舉前控制住高通脹。然而,“歐佩克+”減産決定很可能讓他們之前的努力打水漂,也給民主黨的選情帶來麻煩。

  更重要的,這對美國政府外交來説是一次狠狠打臉。今年7月,拜登出訪沙特時,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美國尋求更低的油價以降低通脹。據CNN報道,在“歐佩克+”開會的前幾天,美國政府負責能源、經濟和外交政策的高官還在努力遊説相關國家投票反對減産,但以失敗告終。

  不管美國怎麼軟硬兼施,海灣國家都沒給美國這個面子。不難看出,它們不願再聽命于美國,捍衛自身利益的決心十分堅定。

  以沙特為例。它與美國的關係從過去“石油換安全”的堅定盟友到如今貌合神離,根本原因在於逐漸認清了美國自私自利的真面目。2019年,當沙特石油設施遇襲時,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稱:“這是對沙特的襲擊,不是對美國的襲擊。”拜登政府上臺後在中東大搞人權外交,加大了沙特等中東國家對美國的離心力。

  與此同時,沙特等中東國家的自主性逐漸增強。有分析認為,隨著美國在中東地區戰略收縮,沙特等地區大國擁有了更多話語權。俄烏衝突爆發後,中東産油國在地緣政治中的迴旋空間更大,不願再唯美國是從。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美國在中東的盟友體系逐漸渙散,號令盟友的能力日趨衰弱。

  在“歐佩克+”石油減産決定公佈後,美國一些人氣急敗壞地揚言要實施反制,有些議員甚至開始推進法案試圖對海灣國家進行打擊報復。這進一步暴露了美國字典中“盟友”一詞的真正釋義:附庸、棋子、工具……它們必須無條件聽命與服從,否則美國就會揮舞制裁大棒。CNN9日發佈評論指出,“歐佩克+”決定減産“讓美國受傷”,但美國應該認識到,這些國家都有自己的國家利益和戰略,並非是美國的附屬國。

  諷刺的是,當美國對“歐佩克+”石油減産表示憤怒時,法國總統馬克龍向美國喊話,稱美在歐洲盟友能源緊張時高價出售天然氣的行為,並不是歐美“友誼的真諦”。一面痛斥“歐佩克+”減産導致油價上升,一面大肆提高賣給歐洲盟友的天然氣價格,“美國優先”的自私霸道盡顯無遺。這不由讓人再次想起歐洲理事會前主席圖斯克那句經典名言——有美國這樣的朋友,誰還需要敵人?(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