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焦點訪談:十年·答卷 天更藍 水更清 家園更美
2022-10-13 09:40:3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網編輯:顏觀潮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新時代的十年,是攻堅克難、矢志奮鬥的十年,也是各個領域不斷發生重大變革、實現重點突破、取得重大成就的十年。今天開始,焦點訪談推出《十年·答卷》系列節目,帶您從幾個側面來看一看這十年巨變。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得到深入踐行。這十年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藍天白雲、綠水青山越來越多,美麗中國正在不斷變為現實。

  山西鵬飛焦化廠煉焦車間技術員張挺亭説:“我是一名煉焦工人,我煉了十幾年焦炭了,但是我的手和坐辦公室的人沒啥區別。現在我們的生産廠輸煤不見煤,運焦不見焦,工人坐在集控室裏面敲著鍵盤搞生産,而且我們現在都流行穿白襯衫。這要是放在十年前,這種現象根本不敢想像。我們當時是滿臉一抹黑,一笑只見牙。”

  呂梁位於全國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省,産業結構一度以煤炭、焦化等為主,污染嚴重,霧霾天時有發生。

  不僅僅是呂梁,根據環境監測衛星數據,十年前,中國很多地方的天空都被一層灰色籠罩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

  在呂梁,張挺亭所在的焦化廠也參與到了這場藍天保衛戰之中。

  山西鵬飛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鄭鵬説:“過去是用水熄滅火紅的焦炭,水蒸氣伴著煙塵、粉塵、硫化物、氫氧化物四處放散,既浪費水資源又污染環境。現在淘汰了這種落後工藝,先後投入30億元,對環境保護系統、生産系統進行了全方位改造。”

  在企業減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時,一場“壯士斷腕”的産業轉型升級行動也在呂梁拉開了大幕。

  正在做土壤調查的這片空地以前曾是一家焦化廠,因為距離居民區近,對市區空氣品質影響較大,2019年被關停。現在,企業正準備根據土壤調查結果進行産業轉型。

  近十年,呂梁市淘汰壓減焦化産能1053萬噸,目前正朝著氫能、新材料、文化旅遊等産業轉型發展。

  山西省呂梁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蔡玉潔説:“與此同時,我們還對市區實施了集中供暖和清潔能源的替代,用電廠餘熱和集中供暖代替散煤燃燒,把公交車和計程車改為了電動車,多管齊下治理大氣污染。十年來,呂梁市PM2.5濃度下降了54%。”

  從全國來看,十年來,從《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到《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從産業結構調整到清潔能源替代等,這場藍天保衛戰正在給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十年來,全國74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56%,重污染天數減少了87%。同時,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5%的經濟增長。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王向明説:“過去把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自覺不自覺把它當成兩個東西,似乎要發展經濟可能就得要犧牲環境,但是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把這兩個問題非常辯證地統一起來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些年來,中國的生態真的是發生了歷史性、全局性、轉折性的根本變化,讓老百姓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江蘇鎮江市界牌鎮黨委書記、界牌鎮總河長徐瑞俊介紹説,永紅河前面不遠處就是長江入口,現在這裡水清岸綠,水質穩定達到III類,但十多年前兩邊有很多違章搭建,水質也一度處於劣V類。

  界牌鎮緊鄰長江,20多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有各類企業3000多家,是江蘇鎮江的工業重鎮。以前,由於相對粗放的發展方式加上基礎設施配套不足,企業生産污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經常直排河道,流入長江。

  十年前,類似的情況在長江沿線並不鮮見。長江經濟帶覆蓋我國11個省市,長期以來,污水入江、化工圍江等,讓長江水質告急、生態惡化。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三次主持召開專題座談會,親自“把脈開方”,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為了解決群眾最關心的河湖水災害、水生態等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面建立河長制、湖長制,省市縣鄉村五級120萬名河湖長上崗履職,徐瑞俊也是其中之一。

  界牌鎮創業園裏的這家企業,一度是鎮上的環保“困難戶”。因為沒有污水處理能力,以前,企業每天都需要把污水裝車,再送到市區的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生産成本一高,企業也一度心存僥倖將污水直排河道。

  企業在環保排污上不到位,河長們也在反思,如何彌補基礎設施短板?從2018年開始,界牌鎮先後投入1億多元,建成20多公里的排污主管道,並新建、改建污水泵站11座。鎮區內的企業污水和生活污水可以就近接入管網,集中收集處理。

  與此同時,界牌鎮對轄區內的長江岸線進行生態修復,關停了江邊的“散亂污”碼頭,鎮區內的84個河道排口也都逐一建立了檔案,對水質進行跟蹤監測。

  為保護母親河的生態,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20多萬漁民退捕上岸,大量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如今,長江優質水斷面已經超過97%,基本實現了全流域水質優良。

  不僅僅是長江,十年來,我國江河湖泊面貌實現了根本性改善,全國地表水優良水體斷面比例達到84.9%,提升了23.3%。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正在變成現實。

  王向明説:“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生態改善這方面,無論是藍天保衛戰,還是要碧水青山,還是凈土,其實都是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習近平總書記在講到生態治理的時候特別強調,要優先來解決跟民生息息相關的這些生態環境問題,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改善環境也就是改善民生。”

  楊旺榮的稻蟹田位於毛烏素沙地南緣的無定河畔,從小就飽受風沙之苦的他怎麼也想不到,如今每到秋收時節,這裡會是一派稻香蟹肥的豐收圖景。

  荒漠化是全球面臨的重大生態問題,我國是遭受荒漠化嚴重危害的國家之一。以毛烏素沙地為例,過去,這裡每年因水土流失進入黃河的泥沙曾超過5億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科學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

  毛烏素沙地有很大一部分面積在陜西省榆林市境內,在榆林的一個生態示範區,被稱為“沙二代”的米海利正和同事們忙活著4萬畝樟子松的日常管護。

  上一輩人治沙,更多的是栽種灌木,壽命短、二次沙化可能性很大。如今,以樟子松為代表的喬木林已成為更新換代的“林二代”樹種。

  陜西省林業科學院副院長、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榆林生態站站長石長春説:“目前比如樟子松、河北楊這些優良的、適合在沙區生長的樹種已經擴展非常快。現在能統計到的,榆林在黨的十八大以後,大約改良灌木林地用來提質增效的就有接近200萬畝。”

  十年來,榆林市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飛躍,沙區860萬畝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半固定。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修復,各類“沙産業”也發展得紅紅火火,昔日的荒漠正變成綠色發展的“金山銀山”,去年開始養稻田蟹的楊旺榮,這個秋天也喜獲豐收。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等重點工程和項目,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2.78億畝,造林9.6億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

  王向明説:“這十年來,我國關於生態保護的謀篇佈局更加完善,生態立法的力度空前之大,出臺的各種治理生態的法規、規章空前之多,在治理生態方面産生的成效也是最大的。中國式現代化這種保護環境和發展生産同步的理念,將會對中國的未來産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十年來,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很多變化正在悄然發生:藍天白雲不再是奢侈品,朋友圈曬藍天的少了,看星星的多了,旅遊平臺上星空酒店與民宿的數量比2013年增長了10倍多;地級及以上城市的黑臭水體基本不見了,新建9.9萬公里污水管網,相當於繞地球赤道2圈多;近十年,全球新增的森林面積四分之一都來自中國,曾經被認為已經滅絕的彩鹮再次出現,112種特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實現了野外回歸,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圖景正在生動展現。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