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如何為子孫後代留下大美濕地?中國這樣作答
2022-11-06 17:52:5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

  “我們要深化認識、加強合作,共同推進濕地保護全球行動。”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出席在武漢舉行的《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併發表致辭。習主席從全人類高度提出了保護濕地的三點主張,宣佈了未來中國將採取的務實舉措,為全球濕地保護作出了清晰謀劃。

  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被譽為“地球之腎”。濕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當前全球濕地面臨的挑戰甚至破壞更不容忽視。據《濕地公約》秘書處發佈的報告估計,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濕地面積減少了35%;尚存濕地的品質也因排澇、污染、入侵物種、氣候變化等影響而不斷下降。

  在這樣的背景下,習主席提出“要凝聚珍愛濕地全球共識”“要推進濕地保護全球進程”“要增進濕地惠民全球福祉”,為全球濕地保護指明瞭方向。從呼籲人們深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到強調要把更多重要濕地納入自然保護地,再到提出推進可持續發展、給各國人民帶來更多實惠,三點主張直面當前濕地保護的痛點與難點,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與實際操作性,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又一努力。《濕地公約》秘書長穆松達·蒙巴表示,當其他締約方看到中國的引領作用時就會明白,濕地保護有利於應對氣候變化,也有利於生物多樣性保護。

  今年是中國加入《濕地公約》30週年。本屆大會將向25個新晉“國際濕地城市”頒發證書。目前,全世界43個“國際濕地城市”中,中國有13個,居全球第一。這是對中國多年來持續投入環境保護和濕地生態不斷改善的充分認可。

  在當今的中國,人們在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能看到成群的麋鹿涉水奔行;在遼寧盤錦的紅海灘,欣賞世介面積最大的濱海蘆葦濕地;在安徽十八聯圩生態濕地,看到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安家落戶”……一處處濕地景觀猶如大自然的調色盤,成為美麗中國的生動寫照,見證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

  據統計,2012年至今,中國新增和修復濕地80余萬公頃,目前擁有國際重要濕地64處。中國還構建了保護制度體系,出臺了《濕地保護法》。美國國家人文科學院院士小約翰·柯布評價説,中國在推動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久前召開的中國共産黨二十大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其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基本特徵之一,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堅定不移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二十大報告深刻闡述了環境與發展之間相互促進的關係,也為世界應對全球生態問題注入了信心和動力。

  致辭中,習主席介紹了未來中國推進濕地保護的具體舉措,表示將陸續設立一批國家公園,把約1100萬公頃濕地納入國家公園體系,實施全國濕地保護規劃和濕地保護重大工程。同時,中國還將推動國際交流合作,保護4條途經中國的候鳥遷飛通道,在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支持舉辦全球濱海論壇會議。這些部署和規劃讓人們看到,邁上新征程的中國,將繼續推進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進濕地保護事業高品質發展。

  在本次大會開幕式的最後一個環節,40名武漢少年登臺,用中、英、西、法四國語言向全世界發出珍愛濕地的倡議。如何為子孫後代留下大美濕地?中國主張與中國行動正在給出答案。(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