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推動亞太地區實現包容和可持續增長
2022-11-27 10:24:14來源:人民日報編輯:黎萌

推動亞太地區實現包容和可持續增長

  比亞迪純電動客車行駛在智利街頭。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推動亞太地區實現包容和可持續增長

  工作人員在印尼mRNA疫苗生産基地對疫苗進行品質控制檢測。

  雲南沃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推動亞太地區實現包容和可持續增長

  重慶中新腫瘤醫院內,醫生正在檢查患者治療情況。

  黃 偉攝(新華社發)

推動亞太地區實現包容和可持續增長

  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産業園中的燕窩加工企業生産線。

  中馬欽州産業園供圖

推動亞太地區實現包容和可持續增長

  馬來西亞—中國關丹産業園俯瞰圖。

  北部灣控股(馬來西亞)有限公司供圖

  亞太地區一直是世界經濟的重要增長極,中國經濟發展一直同亞太區域合作進程相融相伴。近年來,中國與亞太經合組織(APEC)經濟體在綠色轉型、科技創新、經貿合作、疫苗研發等領域合作穩步前行,為亞太地區經濟體共同發展創造更多機遇。

  新能源助力實現零碳目標

  本報記者  陳一鳴

  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街頭,一輛白色純電動客車穩穩行駛。到站停靠後,等候多時的乘客井然有序地排隊上車試乘。這輛客車是中國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端純電動客車T13E,於今年7月在智利交付使用。“乘坐非常舒適,空調系統、USB手機充電介面、輪椅區、下車按鈕和低地板設計等人性化配置一應俱全,真是太棒了!”當地市民何塞興奮地與本報記者分享著試乘體驗。

  2019年,智利宣佈將努力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近年來,智利積極推動綠色交通,倡導低碳出行,促進清潔能源發展,鼓勵全國公共交通系統採用純電動客車,並計劃到2040年把全國公共汽車全部替換為新能源機動車。2019年1月,宇通向智利一次性交付100台E12純電動客車,標誌著智利正式開始公共交通電動化進程。截至目前,宇通、比亞迪等多家中國新能源企業已經累計向智利交付數百輛純電動客車。

  如今,從智利最北端的阿裏卡市、北部礦區,到首都聖地亞哥,再到與南極洲隔海峽相望的蓬塔阿雷納斯市,中國純電動客車穿梭在街頭巷尾,已深度融入當地民眾的日常生活。據當地媒體報道,與傳統柴油公交車相比,聖地亞哥已投入運營的純電動公交車噪聲降低25%至70%,運營成本削減76%,維修成本節約25%,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5噸。“來自中國的純電動公交車不僅改善了乘客體驗,還為智利推動減排、建設更清潔城市提供幫助。”智利塔爾卡大學工程系學者克裏斯蒂安·加西亞表示。

  智利是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南美國家,是第一個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第一個同中國簽署雙邊自貿協定並率先實現升級的拉美國家,更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合作夥伴。綠色發展是實現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長期戰略。中國倡議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努力建設地球生命共同體,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作為一個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和地熱資源豐富的國家,智利亟須建設儲能項目,合理運用可再生資源,希望同中國加強相關領域的合作。

  “中國企業積極作為,為我們提供了産品技術、解決方案和行業標準,幫助我們完善綠色交通發展體系,向實現碳中和目標更進一步。”智利太平洋基金會執行主任萊頓表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採取積極、堅定的行動推動綠色發展,為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注入強大動力。她格外重視中國通過科技應對複雜氣候挑戰的努力,尤其是對火電、鋼鐵、水泥、化工、有色金屬、交通等行業開展深度脫碳技術研究的巨大決心,希望可以將相關技術和成功經驗引進到包括智利在內的其他APEC經濟體。

  萊頓也注意到,APEC合作機制為深化中智兩國綠色低碳合作注入了更多動力。“中方通過鼓勵新能源汽車等綠色環保産品擴大出口、支持企業擴大在綠色經濟領域對外投資等舉措,推動亞太區域綠色發展。相信各經濟體深度參與APEC平台下政策研討,將進一步推動區域綠色發展,也將為智中兩國綠色合作開拓更多渠道。”她説。

  疫苗合作構建地區抗疫防護盾

  本報記者  張  傑

  “你打新冠疫苗了嗎?我已經打了三針,是中國科興疫苗!”不久前,保潔員木吉遇到本報記者,激動地分享其接種中國疫苗的喜悅。

  對中國疫苗的由衷感謝,是不少印尼人的心聲。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國不僅率先向印尼提供抗疫援助,還率先同印尼開展疫苗和新冠肺炎特效藥研發合作。2021年1月,科興新冠疫苗獲批緊急使用許可,成為印尼第一支獲准使用的新冠疫苗。當月13日,印尼總統佐科通過電視直播了自己接種中國疫苗的全過程,鼓勵當地民眾進行接種。隨著印尼大規模疫苗接種逐步展開,中國成為對印尼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目前,科興、國藥、康希諾、智飛和中國企業的mRNA新冠疫苗均在印尼獲得使用許可,當地80%的新冠疫苗來自中國。

  新冠疫苗的製備和運輸是一項龐大複雜的工程。印尼島嶼眾多,人口近2.7億且居住分散,平均氣溫高。面對不利條件,中方與印尼在疫苗研發、生産和分配等全産業鏈深化合作,積極幫助印尼提升疫苗供給能力。2021年8月,科興與印尼本地製造商達成聯合生産協議,成為第一家與印尼合作生産新冠疫苗的企業。此外,多家中國醫藥企業的新冠疫苗均在印尼進行三期臨床試驗,同當地開展了緊密的研究合作。為進一步提升印尼疫苗自主生産能力,中方還通過技術轉移的方式助力印尼建立區域疫苗生産中心,共同構建地區抗疫防護盾。

  10月7日,印尼mRNA疫苗生産基地開張,這意味著中國企業的mRNA疫苗成為首個實現在印尼本土生産的同類産品,相關生産製造技術也一併轉移給印尼方合作公司。在供應印尼市場的基礎上,基地生産的疫苗還將輻射周邊國家。印尼對華合作牽頭人、統籌部長盧胡特表示,中國技術轉移助力印尼實現疫苗本土化,有力提升了印尼醫療水準。

  “中印尼企業在新冠疫苗領域的合作,是兩國打造更緊密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成果。當前,中印尼關係已發展成為地區國家互利合作的典範。”中國駐印尼大使陸慷表示,中國企業的mRNA新冠疫苗産品在印尼上市以及相關技術落地,為當地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為促進後疫情時代區域經濟復蘇、完善全球治理作出貢獻。

  當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續變異,全球疫情仍處於流行態勢,提升新冠疫苗接種率能夠最大限度保障民眾生命安全。印尼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中國事務部主任維羅妮卡表示,“多邊合作是促進疫苗在全球公平分配的關鍵。在APEC機制下開展疫苗合作,將為全球抗疫合作提供更多渠道,也有助於加快全球經濟復蘇。”

  科技合作激發創新動能

  本報記者  常碧羅

  在重慶一家體檢中心,醫生正在用一款新型儀器幫助體檢人員檢查眼底。拍攝左右眼各兩張眼底照片上傳到系統中,經過十幾秒,就能出具初步報告,篩查顧客是否患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青光眼、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等。

  “得益於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我們能夠和新加坡方面合作,推動這款人工智能眼底檢測技術在中國醫療領域落地應用。”研發方艾銳思(重慶)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晨曦告訴本報記者。

  這是近年來中新加強科技領域合作、激發創新動能的縮影。去年,在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支持下,新加坡國立大學(重慶)研究院啟動“布洛克71”項目,為科創企業提供技術孵化。通過研究院牽線,中新合資企業艾銳思獲得新加坡眼科研究中心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技術支持,引入人工智能診斷技術並使之不斷適應本土病症。“通過深度學習,這套技術的檢查和預防功能不斷優化。”徐晨曦表示,依託中新(重慶)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艾銳思和新加坡眼科研究中心的數據交互更加便捷,為企業的科技創新提供了持續動力。

  2018年,為深入推進中新信息通信領域合作,中新雙方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框架下簽署《信息、通信及媒體領域的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各出資2000萬元人民幣,共同設立中新信息通信聯合創新發展資金,重點支持中新企業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方面的創新應用。截至目前,共有四批次、近百個項目申報,近20個項目納入資金支持計劃。“我們公司獲得了90萬元資金支持,對未來發展信心更足了。”徐晨曦説。

  重慶中辰慧育科技有限公司也獲得了“布洛克71”的孵化支持。在該公司的實驗室裏,一台康復機器人揮舞著機械手臂。“就如何控制機械手臂的力度和範圍這樣的技術點,我們經常同新加坡專家進行探討,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為企業搭建了更便利的創新合作渠道。”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張樂謙介紹,公司正積極同新加坡國立大學合作,推動智慧教育和養老智慧技術在重慶落地。

  科技創新的背後,離不開制度創新的支撐。重慶首個中外合資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重慶中新腫瘤醫院開診運營,中新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現數據互換,中新海關關際合作有序開展,經認證的經營者信用培育合作加快推進……中新雙方圍繞制度型開放新目標,不斷提升項目的示範效應和帶動效應。此外,雙方也加快推進商業合作模式創新,中方主導的區縣國際合作共建平臺及專業服務聯盟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激發了區縣和企業參與項目創新開放發展的活力。

  數字互聯互通和創新對實現可持續復蘇至關重要,工商界則處於科技創新的前沿。同為APEC經濟體,中新兩國企業間的合作也體現了亞太地區國家加強科技創新協作,推動研發投入、成果轉化,為科技發展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環境的決心。“通過APEC合作機制,我們能夠進入中國市場,擴大創新技術的使用範圍。”艾銳思的新加坡資方——艾銳思私人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副總裁黃劍豪説,中國市場規模和潛在商業價值巨大,與中國企業合作激發了澎湃的創新動力。APEC機制創新幫助實現更多標準統一,讓企業感受到更加包容和開放的環境。

  “兩國雙園”開闢國際合作新模式

  本報記者  祝佳祺

  從廣西欽州市主城區走馬萊大道,不到半小時就到了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産業園。園區內燕窩加工貿易基地、中馬國際科技園、川桂國際産能合作産業園等現代化建築林立,道路四通八達,不時有車輛穿行其中,不少項目工地還在加緊施工中。與此同時,遠在馬來西亞東海岸彭亨州首府關丹市的馬來西亞—中國關丹産業園內,數千名中馬兩國工作人員正在忙碌,一片繁忙景象。

  作為世界上首對互相在對方國家建設的姊妹區,中馬欽州産業園和馬中關丹産業園開闢了“兩國雙園”的國際合作新模式。近年來,兩國雙園圍繞“將欽州、關丹産業園區打造成中馬兩國投資合作旗艦項目和中國—東盟合作示範區”的戰略定位,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發展迅速。

  2012年,中馬欽州産業園正式開園,優越的區位條件、完備的基礎設施吸引了一大批産業和城市建設項目落地投産。10年來,産業園累計簽約落戶項目超200個,累計註冊企業超2.57萬家,協議總投資超1900億元人民幣,帶動就業人數超3萬人。據園區管委會介紹,園區還著重加強與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等機構合作,出臺針對馬方的專項支持政策。今年前10月,經欽州港口岸進出口馬來西亞的商品總額達到31億元人民幣,雙方經貿往來日益密切。

  馬中關丹産業園于2013年開園,12平方公里規劃土地已開發約9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鋼鐵及有色金屬、機械裝備製造、輕工及建材、臨港加工及現代物流業。據統計,園區已累計簽約項目12個,協議投資超400億元人民幣,工業總産值超350億元人民幣,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約兩萬個。

  “我讀書那會兒就發現這邊在建設大項目,路也修得很好,打聽了才知道是和中國合建的産業園。”土生土長的關丹人凱利2017年畢業後,進入園區企業聯合鋼鐵(大馬)有限公司焦化廠任調度員,並獲得赴廣西鋼鐵企業培訓的機會。如今,他已成為企管部勞動關係組主辦。回顧過去5年的經歷,凱利很感慨:“産業園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很多年輕人都來這裡求職,我也從工作中獲得成長,過上美好生活。”

  2021年11月,馬中關丹産業園獲得中企175億元人民幣“焦電鋁—錳”循環經濟項目投資。項目建成投産後預計將帶來每年超2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為當地再增加5000個就業崗位,給關丹港帶來每年超千萬噸吞吐量。今年8月,北部灣控股(馬來西亞)有限公司獲頒馬中關丹産業園區《公共設施電力經營許可證》,成為馬來西亞第一家運營區域電網的外資公司,未來,將為園區內各企業提供更加穩定可靠的電力,吸引更多企業入駐,進一步激發園區的産能潛力。

  “馬方倡導互利共贏、精誠合作的發展理念與中方不謀而合。長期以來,我們在馬中關丹産業園、關丹港等項目上合作不斷深入。”馬中關丹産業園合資公司董事長李振輝表示,實踐證明,亞太地區合作潛力巨大,馬中“兩國雙園”的産業合作越走越實,期待APEC各經濟體開展更加多樣的經貿合作。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