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民生“宜協商” 故事有“大觀”
2022-11-28 14:52:44來源:人民政協網編輯:胡君顏

【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民生“宜協商” 故事有“大觀”

  人民政協網安慶11月24日電(記者 劉甜甜 李群 馬媛媛) 11月23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人民政協報社、安徽省委網信辦指導,人民政協網主辦、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支持的“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網絡主題採訪活動,來到安徽省安慶市大觀區。在這裡,安慶市政協的“宜協商”品牌,有了更多關於民生實事的“故事大觀”。

  群眾有難題 政協“宜協商”

  安慶,是長江之畔一座美麗而古老的城市。東晉詩人郭璞曾稱“此地宜城”,故安慶又別名“宜城”。近年來,安慶市紮實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把“兩商銜接”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品牌來打造,不斷擦亮安慶市政協“宜協商”的金字招牌。

  為了通過“兩商銜接”畫好服務群眾的“同心圓”,安慶市政協積極爭取安慶市委的重視和支持,2020年將“兩商銜接”工作內容納入《安慶市關於推進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2021年,又將推進“兩商銜接”機制建設納入市委年度改革任務。市政協黨組和主席會議定期調度,實行專班推進。並且,率先在大觀區、望江縣、岳西縣開展“兩商銜接”工作試點,形成典型經驗。

  服務群眾無小事,大觀區政協在開展便民協商工作方面“多點開花”,制定《關於加強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的指導意見》,把工作室作為推動“兩商銜接”的主平臺,積極參與基層市域社會治理,廣泛凝聚各方共識。“鋒雲慧”教育工作室、陳菁委員社情民意工作室、大湖社區委員工作室、劉祥委員社會治理工作室與相關利益方開展微協商,圍繞生活區改造、樹木生長影響居民採光通風、荷花塘裏沒荷花、物業管理、老舊樓房適老化便利化升級、小區停車管理規範、騎路菜市場搬遷問題出謀劃策、凝聚共識,助力解決群眾“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

  工作室裏的民生故事

  大觀區政協常委陳菁,是安慶市《1584政風行風熱線》的主持人。依託“直通民意”的便利條件,落戶于大觀區龍山路街道的陳菁社情民意徵集工作室,廣泛收集市民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並通過新聞監督等方式跟蹤辦理情況。

【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民生“宜協商” 故事有“大觀”

  11月23日,“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網絡主題採訪活動採訪團在龍山路街道

  五年來,工作室累計收集社情民意428條,均移交給大觀區各部門辦理,辦復率達到百分之百。特別是在老舊小區改造、文明城市創建等方面,有效搭建了群眾和政府間溝通的橋梁。同時,利用媒體資源,多方宣傳大觀區的好政策、好做法,多次聯合相關部門到大觀區送溫暖、送清涼、送服務、送健康,切實讓群眾感受到政協委員就在他們身邊,政協委員工作室就在他們身邊,形成了工作室接地氣、辦實事的鮮明特色,獲得群眾一致好評。

  不僅如此,大觀區龍山路街道黨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龍林珠還告訴採訪團,龍山路政協聯絡組充分調動政協委員作用,因地制宜引入轄區“荷花塘”這一景點名稱,挖掘“荷、蓮”文化內涵,融入基層治理工作之中,探索形成“合和”治理理念,推動形成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層民主協商形式。

【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民生“宜協商” 故事有“大觀”

  11月23日,高花社區委員工作室協商會現場

  傍晚時分,大觀區政協委員楊尚毛、俞方平來到集賢路街道高花社區政協委員工作室,再一次與居民面對面協商,討論居民區裏新改造的一條馬路後續還要怎麼建設。原先那裏是“垃圾成堆、下腳都難”,現在則路寬平坦暢通無阻。接下來,馬路兩側的空地是用來停車還是做綠化,是居民們下一步關注的焦點。

  安慶市大觀區集賢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政協聯絡組組長、高花社區政協委員工作室負責人施巧月介紹説,社區委員工作室作為委員參與基層協商的平臺,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建立了《工作室制度》《參與基層協商流程圖》等,在委員們的積極參與下,履職活動豐富多彩、委員參與基層協商互動融合,匯聚基層治理合力,打造的居民議事“宜協商”品牌,已經成效初顯。

  時針指向傍晚五點半,夜幕逐漸降臨,家住大觀區石化路街道大湖社區69歲的吳宣明老人,早早地來到老年食堂吃晚飯。一葷三素、一碗米飯,總共只花10塊錢,老人就能吃上熱氣騰騰又清淡爽口的晚餐了。

  “從上個月食堂一開張我就來了,每天都在這裡吃飯,價格實惠、菜也好吃,關鍵是方便啊!”老人對於能夠“出門溜達幾步就能吃上飯”,感到很知足。而這個老年食堂從動議到開張,都得益於大湖社區連心橋委員工作室的努力。

  連心橋委員工作室由教育、醫衛、行政管理等領域的5名委員組成,大觀區政協委員何宏岩擔任工作室負責人。這裡打造的“連心橋”議事廳“小微協商”,聚焦轄區居民,辦好群眾牽腸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群眾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先後圍繞小區物業管理、生活排污、危墻改造、扶貧助困等12類問題議事,解決相關事項26件,努力實現基層治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而工作室為周邊老人們解決就餐問題、著力推動實現的老年食堂,最是為居民們所津津樂道。

【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民生“宜協商” 故事有“大觀”

  11月23日,“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網絡主題採訪活動採訪團走進大湖社區老年食堂

  石化路街道大湖社區老年食堂位於石化大湖生活區新北區和老北區之間,周邊有60歲以上居民約3000人。老年食堂於今年7月下旬開始建設,10月初正式投入使用。這裡就餐面積220多平方米,一次性可容納110人就餐。在室內裝潢上,考慮到老年人行動不便,就餐吊燈設計了180個,地面也選用了優質的防滑地磚。為方便老年人進出,還專門設計了無障礙通道,並加裝扶手設施。另外,還單獨準備了就餐包間,供老年人及子女共餐暢談。

  不僅如此,連心橋委員工作室還充分發揮委員優勢,協助老年食堂提供居家醫療保健知識和老年人科學膳食諮詢等服務,定期為老年人開展健康義診、講座活動等。食堂室外有個200平方米的優雅小院,不定期開展棋類比賽、戲曲表演等文娛活動,附近的老人們可以在一起談心會友,充分享受大家庭的歡樂。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